興邦 第四百三十三章(2 / 2)

而這一點,並非所有人都是樂於見到的。其中就有一些朝中忠臣,覺得皇帝後宮專寵皇後,自從瑾嬪之後,後宮再也沒有進過新人。在一些老觀念裏。皇帝子嗣不豐這是國運不旺的象征。所以就開始有人勸說皇帝選秀充入後宮,以為皇嗣更豐。在前朝,皇帝又過分信任淩王夫妻,甚至將如今唯一的嫡子六皇子交給淩王夫妻一同教育,這儼然是讓淩王將來的話語權更大。有道是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種局麵繼續下去,說不定將來會有禍端。

這些大臣們的擔憂其實並無道理。後宮的事於舊禮來說也有情可換。更不用說淩王府權勢滔天,可以左右前朝後宮了。但淩王不上朝,這些大臣拿不出淩王左右政事的把柄。後宮淩王妃除了給皇後太後請安之外,已經很少再踏足,更何況後宮的事前朝臣子也無權置喙。因此那些老臣子和言官湊合在一起研究了幾個月,才終於找到一個可說的點,然後在朝堂上說了出來。“六皇子身為皇上唯一嫡子,怎可每日出宮,實在危險。”

上官恒看著這禦史,實際上是有點兒想笑的。他需要朝堂上有這樣的人來平衡他和淩王之間的關係。如果滿天下都是認可他重用淩王的人,他反倒會不安心。而且也正因為有這群沒事兒就出來鬧上一鬧的臣子,才好讓他多做一些文章。“正因為六皇子是朕如今唯一的嫡子,所以身負重擔,小小年紀就應該明白民間疾苦。若是一直留在後宮不知道宮外的世事,將來長大豈不成了偏聽偏信之人?還是眾卿覺得,一個什麼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嫡皇子是你們所需的?”

這罪過可就大了。所有臣子都連忙下跪稱否。上官恒看他們這樣,相當滿意。但他覺得還不夠。雖然之前魏國留下的眼線已經被他抓到了,但如果沒有發生趙明燕的事情,這些人恐怕就會在京中隱藏更深。說不準將來就會帶來大禍。所以這京中治安和各地的戶籍管理,也是需要改革一番的事情了。“何況說到出宮危險一事。諸位每日都在宮外,也不見有何危險,怎麼到了朕的兒子這裏,就連宮門都出不得了?你們是覺得京城兵馬司巡邏守衛不嚴,還是京中藏有凶徒你們有人知道線索?”

得!這回罪名更大。眾人又是一番解釋。上官恒才說了總結語:“淩王與淩王妃是什麼人你們應當心中有數。他們既是朕和六皇子的至親,也是朝廷的棟梁忠臣。他們上陣殺敵,為西南邊陲征來了幾十年的和平安寧。他們也為國操勞,改善良種經營百業,替朕照看著國庫的營生。比起前幾朝隻能在苛捐雜稅上做文章增加國庫。如今在他們夫妻的輔佐下,國庫每年的銀子和糧草都在翻番的上漲。甚至萬福還成了為朕分憂的第一個改革之地。這些事你們哪一個不知,又有哪一個不曉?難不成皇家就不能有兄友弟恭?還是在你們眼中,朕蠢笨到連自己的親弟弟是否可靠都分辨不出?日後,這些無稽之談休要再提。要麼,你們就做出比淩王和淩王妃更能讓朕信服的事情來。否則就不要做無用之功。”

皇帝的話很快就傳到了淩王府。上官麟聽完之後笑了出來。“皇兄等這個機會也是等了太久了。”

“其實大臣們也沒什麼錯。皇上這回借題發揮估計能讓他們懵好一陣子。看來下次大朝就得說戶籍嚴查的事情了。雖然這件事很麻煩,也很容易在地方上造成不必要的衝突。但是我覺得真的很有必要。一來可以知道國家的大概人數,二來知道男女比例也很重要。三來還有勞動力的分布情況。最要緊的一條就是對未來通緝罪犯查找奸細等等都有便利。”

上官麟點頭:“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們這裏做不到像你前世那種在網絡上可以可以用權限查看的戶籍檔案。現在需要層層疊疊人為抄錄核實,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紕漏。但做總比不做強。而且說不定也可以找出各地還未知的貪官汙吏。有時候貪官還算好找,作惡多端的小吏才是最讓百姓苦不堪言的。”

“是啊。而且還有那些橫行鄉裏的地痞惡霸,各種各樣的官匪勾結官商勾結,都是理也理不清,除也除不幹淨的。以前看某一件事的時候總覺得這沒什麼可難的。為什麼當官的就弄不好呢?可現在縱觀全局才知道,那是真難啊。而且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網複雜的讓人想到就頭疼欲裂。這次的戶籍重審,怕又是一個不亞於稅收改良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