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邦 第四百一十一章(2 / 2)

梁國使團離開之後,很多人都長出了一口氣。尤其是淩王府的這些女人們。而這些女人並不包括身為主子的蘇心雨。

“你們沒有必要因為她而擔憂。這個女人很明顯不會就此罷休。說不定這麼堅決的留下來,就是為了將來跟我作對呢。”

靜箐卻道:“她雖然有自己的小心思。但卻不可能左右得了王妃您和王爺的感情。更何況既然她幾次三番不見自己國家的使官。儼然是跟她那皇兄鬧了不痛快。這梁國使團回國之後,又怎麼會說她好話?她自己絕了娘家的後路。日後在咱們燕國隻能隻能靠她自己。她是自覺地自己高人一等,可實際上如何又不是她說了算的。雖然不可輕敵,但奴婢覺得,她在您麵前也算不上敵吧?”

蘇心雨笑了:“你們的心思我明白。也正因為我不把她當回事,才沒必要對她的一舉一動有什麼感觸。但你們還是要幫我留意著,她最終會選擇哪位公子做終身依靠。”

又十日後,福萊國和裘戎的使團也同一日返程了。留下的,就隻有魏國使團和夷狄的使團。

夷狄使團並沒有開口說想帶回質子,畢竟這個質子也不過是角裏望的一個皇弟。以角裏望這種人的人品,巴不得“質子”早死。隻不過礙於國家顏麵,他又不能棄之不顧罷了。這一次,他們主要是想求燕國的薯種。倒也不是聽說了試驗田裏的薯類畝產翻番。而是之前蘇心雨還在夷狄的時候,在種植的時候就說起過還有幾種薯類也可以作為主食,至少可以提取出粉類物質,用來製作主食抵抗饑餓。而這些薯類無一不是適合山地的。

關於這件事,上官恒一直都沒有完全應允。所以夷狄的使團就遲遲沒能離開。今日上官恒就叫來了上官麟和蘇心雨。他說是太後和皇後想念淩王世子了。也要讓世子進宮陪陪六皇子。但是皇後太後想上官錦是真,六皇子想弟弟也不假。皇帝的目的卻是要是要跟蘇心雨說說薯種的事情。

先將兒子送到錦鳳殿。蘇心雨也沒留多一會兒就奔了禦書房。

湯桂親自請淩王妃進入,而此時上官麟和上官恒兩兄弟已經聊了一會兒了。

蘇心雨問安之後遵旨落座。然後皇上就將自己的用意說了出來。“將軍以為可使得?”

蘇心雨哭笑不得:“薯種可以給。但綠色藥肥這種事卻不能讓他們知道。畢竟事關國力。現在咱們給夷狄薯種,他們靠著這些薯類可以讓百姓吃飽。這百姓們可以感激咱們,沒有戰意。但是若是讓他們有了更多更富裕的食物,那吃飽喝足之後就會有更多的心思來想一些有的沒有。於咱們來說就有危害了。”

上官恒點頭:“所言極是。朕與眾卿其實也有這樣的心思。隻是這什麼薯種可以給,什麼不可以,朕覺得還是你更有發言權。”

蘇心雨笑了:“皇上,您這是抬舉臣了。臣雖然自幼家中以耕種為生,也算是在山野地裏跑大的。但見過的薯類也就那麼多。還是最近研究各種農作物,才從各地搜集上了不少不同的種苗。夷狄的土地其實更適合本地的木薯和葛薯。但從口感上,還是白薯和紅薯更美味一些。其實水域充足的地方可以嚐試種植芋頭。但臣又覺得不能就這麼給他們東西。不然這樣。讓他們用養殖出來的豬牛羊來換。除了薯類種苗可以換之外。各種五穀雜糧都可以用肉類來換。我有教過他們如何製作臘肉和風幹肉。這樣交換,對他們來說有利,對咱們來說也有好處。不需要自己再製作那麼大量的肉類成品,可以直接將這些便於存放的肉食充入軍糧之中運送到各地。控製好數量,就會是不錯的交易。”

上官恒又問上官麟:“老五,你覺得如何?”

上官麟回道:“回皇兄。臣弟雖然覺得心雨所言有理。還給將士們入口的東西,還是咱們自己製作才安心。還不如直接用活組牛羊來換。不過臣弟以為,夷狄有數量可觀的錫礦和製作透明琉璃必要的礦藏。用這些來交換糧食對咱們而言更有利。”

蘇心雨連忙點頭:“對對對。皇上,淩哥說得更對一些。果然是他考慮得更周到呢。”

上官恒哭笑不得:“你們兩口子在朕麵前如此互相吹捧,是什麼道理!好好說正經事。”

蘇心雨笑道:“皇上,您不妨召集諸位大人,大家一起商量為好。畢竟是他們求咱們通商,咱們不可能讓他們占便宜。如果是進口他們的礦產,而咱們的糧食產量可以跟得上的話。限製在一定的數量之內。咱們真的是會非常劃算。但這些也不是臣夫妻可以空口說白話的。還是要有各位大人和專業人士進行計算才可以作數。”

“你說得有理。那明日早朝,五弟,你就不能缺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