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戰 第三百七十五章(2 / 2)

角裏望活這麼大,三十來歲都沒有嚐過被百姓如此擁戴的感覺。他雖然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上官麟給自己出謀劃策,但是他也的確明白了為國為民才是固國之本的道理。而對他來說,上官麟和蘇心雨這對夫妻根本就不能算是人類。上官麟那能讓自己瞬間就麻痹失去知覺的妖術,還有傳言中可以飛天遁地的淩王妃,再加上本身國力衰敗,且不說還有把柄在燕國淩王夫妻手中,角裏望當真是沒有了再入侵滋擾之心。

半年之後。夷狄皇帝扛不住前朝和叛軍的壓力,最終宣布廢掉太子角裏渠。而角裏渠提前得知了消息,居然先一步打算暗殺角裏望。角裏望自然早有防備,將角裏渠當場捉拿。看著長子手持長劍,渾身是血的模樣,老皇帝心力交瘁,最終為了日後的長治久安,親自下令讓人將角裏渠拉出去斬首示眾,以平民憤。而後宣布角裏望成為儲君。半月之後,宣布禪位於太子。並將與燕國談和之事完全交給了新君角裏望。

而在這又七個月的時間裏。大燕的軍隊並沒有單純的在備戰。十五萬人的人吃馬喂,他們不能都依靠後方支援。那會給百姓帶來承受不了的災難。所以蘇心雨在穩定住之後,就開始派人進行養殖。而養殖周期最短的,就是雞鴨鵝和兔子。其中最快的是雞。這裏的雞種雖然不是白羽雞那樣四十多天就能長成再殺的品種。但是經過夷狄當地人說,他們本地的長尾雞從孵蛋到長成三四斤的分量,也隻需要五十天。而兔子平均三個月可以長成一窩。都是比較快,但是相對分量不是太的品種。

與此同時,養和豬也都有飼養。十五萬人,總有自己不同的分工。不能不作戰的時候都閑著。所以換班做這些工作,基本上也累不到誰,但是看到漫山遍野都是自己養的牲畜,這些士兵們也都有了一種歸屬感。而減弱了那種遠離家鄉,沒有依靠的感覺。對穩定軍心也有大用。

夷狄今年的氣候仍舊不適合種植麥子和稻子。但是耐旱又好生長的紅薯就成了山林高地的主要種植作物。高粱,黃豆,玉米也是極好的選擇。而這些都是鄔九娘帶著人去做的。再由山林裏的一些可以采集的食材,以及原本還在弄地裏生長的沒有人打理的農作物。大燕軍隊是前方打得如火如荼,後麵幾十裏外就在用夷狄的土地來養殖種植他們自己的軍糧。

這個方式一開始是誰也沒想過的。蘇心雨起初也沒覺得這是可行的辦法。但是當他發現,大部分軍兵都隻是每日操練,並不會一起上戰場之外。而且他們休戰的時間要比作戰的事件更長。所以她才萌生了這個想法。又在確定了的確不可能在短時間就撤軍,那麼她覺得運用空閑時間的戰鬥力來做勞動力,也沒什麼不可以。這些當兵的本來也都是種地的出身,做這些事遠比拚命更讓他們有安全感。

雖然這些高層的將士們一開始都覺得浪費戰鬥力,可是時間一長,他們也就明白了王爺會同意的原因。他們這位王妃想事情的角度,真的跟他們你完全不同。

後方國內的需要減少,皇帝那邊也長出了一口氣。接到戰報,上官麟詳細的描述了蘇心雨的這些命令,上官恒看完笑著放下奏折。“這個蘇心雨,果然是個奇才。這種法子也能想得出來。”

湯桂在一旁其實也看到了。看皇帝笑,他也才敢笑出聲。“其實淩王妃這也是小女兒家的想法。隻是王爺膽子大,敢讓她用。”

“女人的想法不見得就沒用。她這樣也是避免了沒必要的浪費,給國庫省下了太多的銀兩。不過最要緊的,是她這一舉動,會給夷狄人留下日後生活的希望。這才是真正可以解決兩國戰事不斷的關鍵。”

湯桂還沒明白:“啊?萬歲爺,您這話奴才真沒明白。”

上官恒笑道:“夷狄為何總是找借口滋擾我燕國土地?一來是夷狄皇族狼子野心,總想在平原地區打下一片土地。二來就是他們以前沒有大麵積的耕地,多數靠山吃山,國家哪裏能不窮。你見多少個富有的國家會去勞命傷財的騷擾他國邊境?窮才是他們不顧一切的根本。而蘇心雨這個法子,教會了還留在原地的夷狄人如何飼養快速生長的牲畜家禽,又根據了不同的地勢種或耐旱或耐澇的農作物。就算不是稻米小麥這些精細的食物。可能吃飽,對他們來說也是極珍貴的了。你以為那些留下來的夷狄百姓為什麼能跟咱們的將士們和平相處?那是因為蘇心雨給了他們一個希望。而且我們的軍隊也沒有滋擾他們的正常生活。他們現在有飯吃甚至有肉吃,還不用擔心戰爭會要了他們的命。他們難道將來不會感激咱們大燕的淩王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