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使用的飛機、艦艇、坦克、火炮、導彈等都裝有先進的紅外、激光、雷達、通信、導航等現代化電子裝備,而使用電子幹擾這一“軟殺傷”技術,就可使“中樞神經”遭到破壞,變成“聾、啞、瞎”。電子戰技術包括“軟殺傷”的電子幹擾和“硬摧毀”的反輻射導彈。
當今世界,實戰教育了人們,要充分認識和重視電子戰的重要性,充分運用和發揮電子戰的威力,已是現代軍事家的基本職責和首要任務。
《美軍作戰綱要》中就明確提出,電子戰是部隊戰鬥力的“倍增器”,是“合成軍隊有效的作戰手段”,是“空地一體戰理論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取得未來空地一體作戰的勝利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明確提出,電子戰是用以保護己方的電子係統,攻擊敵方電子係統的作戰手段。前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勒海軍上將就曾預言: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j獲勝者必將是最善於控製和運用電磁頻譜的一方。
前蘇軍事家也同樣認為電子戰對部隊作戰奪取勝利至關重要,他們認為“發展電子技術和發展導彈核武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前蘇軍還認為,電子戰是“直接打擊敵人的強大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能決定戰役戰鬥的進程與結局”。
日本人可稱為現代電子技術的“泰鬥”,當然更能理解電子戰的重要性,他們把電子戰能力與火力、機動力並列為“第三打擊能力”。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高速進步,電子戰的裝備和戰術迅猛發展,鬥爭形式日趨激烈,鬥爭層次、範圍、節奏以及時效性,都發生了劇烈變化。電子戰已突破通信、雷達對抗的範疇,擴展到了指揮、控製、製導以及光電、水聲對抗等諸多方麵,即由通信戰(包括無線電通信偵破、破譯、反偵破等)、電子戰(包括對電子導航裝置、各種雷達探測裝置的電波諸元偵收等)擴展到電子光學戰(包括對激光武器、裝備、紅外、微光的偵察觀測器材的幹擾破壞等)、電子武器戰(包括對各種製導武器、作戰兵器的破壞、幹擾等),以至由“軟攻擊”(在電子頻譜範疇內進行幹擾攻擊)到“硬摧毀”(用反輻射導彈和核電磁脈衝)對雷達、通信等電磁輻射源進行致命性的摧毀破壞。
同時,電子戰已從自衛和監視功能發展成進攻性的軟硬一體化的殺傷功能,成為具有防禦電子戰和進攻性電子戰的能力,從而,電子部隊正由作戰保障性的支援輔助力量,發展到主動進攻性的積極作戰力量,甚至還在研製電子殺傷武器(如高能激光、粒子束、大功率微波波束武器等)和電控機器人,參與更激烈殘酷的電子戰鬥爭。電子戰作為現代戰爭中一支相對獨立的作戰力量。已成為現代戰場上一種重要作戰樣式和重要武力組成部分。在現代戰爭中,奪取電磁頻譜的控製權已成為同掌握製空權、製陸權、製海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