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火炮的國家。我國最早的火炮是在石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的“石皅”即拋石機,是把石彈拋向敵人而殺傷敵人的機械。它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就出現了。到了公元7世紀前後,我國勞動人民在世界上首先發明了火藥,火藥的出現必然導致火藥武器的誕生。火藥用於軍事後,人們把火藥做成火藥彈(當時稱火球或火炮),代替石塊,由拋石機發射出去,這便是最原始的“火炮”雛形。這種原始的火藥武器很快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並因此得到了不斷的改進和發展。北宋曾公亮等人於1044年編著出版的軍事名著《武經總要》裏就已經記載了多種火藥武器和相當複雜的火炮火藥的配製方法。
13世紀時,中國宋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以火藥燃燒形成的壓力發射彈丸的管形火器——火銃。據記載,宋代早期的火銃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藥彈丸。這種用竹筒做成的火器,在連續發射時容易被燒毀,不能長期使用,因而在宋朝後期或元代早期,古代中國人民製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管形火器。這種火器口徑較大。發射前,從炮口裝入火藥和彈丸,火炮管後端裝入引線,發射時,用火點燃引線引著火藥,火藥在炮管內燃燒產生氣壓,將彈丸從炮口噴射出去。
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火炮。
我國的一些博物館收藏著幾尊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銅火銃,如現藏於北京中國曆史博物館的銅火銃,長355厘米,口徑106毫米,重694千克,鑄造於公元1332年(元至順三年)。它的銃身刻有“綏邊討冠軍。至順三年二月吉日。第叁百號,馬山”等字樣。綏邊討冠軍是使用者,馬山則為鑄造人。銃的頭部似大碗,用來放置石彈,銃身放火藥,並有火眼用以點火。銃尾為筒形空口,兩邊各有一孔,以便於用銷釘固定,表明它是裝在木架上發射的。中國軍事博物館也收藏有另一尊鑄造於1351年(元代至正十一年)的銅火銃。
另據國外資料介紹,現在西方保存有3尊西方最古老的金屬火銃,一隻藏於瑞士伯爾尼博物館,一尊存於美國的福瑞爾博物館,二者都是1380年鑄造的,另外一尊鑄造於1395年,現收藏於法國的口爾曼博物館。顯然,上述火銃都要比我國最早的火銃晚許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