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羅馬貴族和皇帝為了個人的目的煽起了角鬥之風。
在公元前1世紀時,羅馬角鬥的規模與每年舉行的次數都有限製。但後來有些貴族為了光耀門第,有些政客為了撈取名望,以便在競選中獲得更多選票,都競相打破早先的限製,擴大角鬥規模,增多比賽次數,延長比賽時日。有個叫塞瑪修斯的貴族,在給他的一個朋友的信中寫道:“我現在必須用我自己主辦的表演來提高以往博得的聲譽,當我任執政官期間,我們家庭的慷慨恩施和為我兒子主辦的十分講究的比賽,使我們現在不能作一次平庸的表演。”因此他求援於各行省有權有勢的朋友們,弄到了許多野獸和29名薩克遜戰俘。不料,在角鬥前的一個夜晚,關閉在密室裏的29名戰俘互相勒死了,這使塞瑪修斯氣得心都要碎了。他知道他的政治地位已陷入危機之中。
皇帝為了顯示其威嚴和炫耀奢侈,往往舉辦最顯赫的角鬥比賽。在賽會上,皇帝和他的全家坐在光彩奪目的包廂裏,臣民向他歡呼,他向臣民拋擲禮物。在決定被打倒在地的角鬥士是死是活時,最後全憑皇帝的拇指一動。有時皇帝也把角鬥比賽作為施展淫威的場所。皇帝克勞狄有一次對競技場舞台設計不滿,就命令建造舞台的工匠格鬥;皇帝卡裏古拉有一次發現參加格鬥的犯人不夠,便下令逮捕一些群眾,作為犯人與野獸格鬥。有些皇帝還直接參加角鬥表演,康茂德一次用矛和弓箭殺死了5隻河馬,2隻大象,1頭犀牛和1隻長頸鹿。另一次他在安全道上,殺死了100隻獅子和熊。在與人格鬥時,不用說他總是戰勝對手。他們就是用這種恐怖和殘忍的方式直接地展示皇帝的可怕權威,以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
有人認為羅馬風行角鬥的根本原因是奴隸製度造成的。奴隸製度把人不當人看待,對奴隸、戰俘、犯人任意折磨和殺戮。奴隸製還造成了大批破產農民,他們湧入城市,成為流氓無產者。這些人視勞動為恥辱,整天無所事事,不勞而獲,是社會寄生蟲。但他們卻是全權公民,握有選票,因而在政治鬥爭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統治階級在權勢鬥爭中需要他們作為支柱,於是就采取高壓和引誘兩手對付他們,用“麵包和馬戲”拉攏腐蝕他們,使他們在日複一日欣賞角鬥流血的過程中,日益墮落、沉淪,成為統治者俯首貼耳的工具。
也有人認為,羅馬風行角鬥在於傳統自身的簡單發展,如羅馬人喜歡血,就要求更多的血,渴望經常舉辦流血的角鬥比賽。
還有人說,原因可能在於群眾的社會心理方麵,那就是一種把它作為一種特別方式的安慰,可能產生與攻擊者的勝利相一致,而不會與失敗者的痛苦相一致的心理狀態。角鬥表演為暴力和悲劇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舞台,每一次表演就是再一次向觀眾證明他們又一次免於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