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人則認為,“萬歲”成為最高封建統治者的代名詞,始於漢武帝劉徹,是漢武帝精心炮製的政治謊言產物。這是因為,漢武帝獨尊儒家,而儒家則將“萬歲”定於了皇帝一人。據《漢書》記載,漢元封元年春正月(前110年)武帝行幸緱氏,詔曰:“朕用事華山,至於中嶽,……翌日親登嵩高,禦史乘屬,在廟旁吏卒鹹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荀悅注說:“萬歲,山神稱之也。”就是說神靈也向武帝高呼“萬歲”,後來人們向皇帝“三呼(山呼)萬歲”即源於此。在太始三年二月(前94年),武帝“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呼萬歲”。從此,萬歲歸於了皇帝一人。若他人使用,則成了僭越。據《後漢書·韓棱傳》記載,大將軍竇憲挫破匈奴,威震天下,奉詔回長安,“及憲至,尚書以下議欲拜之,伏稱萬歲,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諂,下交不黷,禮無人臣稱萬歲之製’。議者皆慚而止。”說明此時稱萬歲之製已經確立了。
對於“萬歲”的起源問題,宋代學者吳曾認為,《詩經·大雅》中的“虎拜稽首,天子萬壽”,當是人們奉上為“萬歲”的起源。《事物紀原》說:“燕七國時,眾所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於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此中可隱約見其有“萬歲”濫觴於戰國燕時之意。《陔餘叢考》卷二十一據《漢書·宣帝紀》“單於來朝,蠻夷君長王侯數萬人夾遭,上登渭橋,鹹稱萬歲”一事推斷道,此時“萬歲”“似已屬君上之稱。”《辭源》“萬歲”條則謂“萬歲”“因常於殿陛之間用之,後遂為皇帝的尊稱。”始於何時?沒有道明。
“萬歲”一詞由上下通稱而演化為皇帝專稱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這一過程使“萬歲”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成為我國語言文字中獨特的政治性專有名詞。自漢以後,“萬歲”一詞的使用對象與場合日趨嚴格,別人一般不能稱呼。但也並不是有些人所說的漢代之後,“萬歲”一詞隻限用於皇帝,其他概不能用。其實,“萬歲”一詞至少到唐代,由於“民間口語相沿未改”,仍有人呼“萬歲”“以為慶賀”,以後才“莫敢用也”。
(《陔餘叢考》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