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的那些破事第一章:白鐵匠夜宿豆腐西施小鎮所在的地方常年雲霧環繞,四季裏被雨水、露水、溪水摻合著的空氣無一絲空隙,如今來說來就是天然氧吧。一眼望不到邊的青峰座座重疊著努力往外延伸的崎嶇山道,也覆蓋了數不清的夢想和青春。似乎那條延綿數百裏的安靈溪江和拍石激水的浪花,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就生活在此的人們,從未想過與誰爭些什麼,也不想離開這裏,因為這裏雖然不能說是夢開始的地方,但卻是自己生命開始的地方。但是,事物肯定是流動的,如風如雨,會把外麵的一切帶到這裏,改變這裏,這就是人生。1976年的中國是快要改變的前夜,隻是那個時代的人們並不清楚自己所要經曆的是什麼,會改變自己些什麼。一切就要從這個叫安靈小鎮說起。小鎮離開縣城有二百裏山路,藏在高達近千米的群山中,小鎮依安靈溪拐灣角形成的山石灘而建,至於小鎮有多少年頭,據鎮上老人說是一支追隨吳三桂的清兵離開兵營一路北上至此,發現這裏山青水秀就留了下來,已從清末年間起的,就有了安靈鎮。進入小鎮的東頭有條河,那條河上的橋據說是乾隆年間建的,那是座石板橋,橋的圍欄是白玉石頭做的,上麵的圖騰雕刻還依稀可見,橋麵的石板雖然有點移位,橋麵坑坑窪窪的,但石板表麵卻磨得光彩照人。那條河,聽鎮上老人說很有來頭,傳說是東海龍王三太子敖春,為追殺哪吒,一路從東海追到此地,二人在此大打出手,哪吒的風火輪左推右擋,敖春的龍鼻抽東海之水,要淹死哪吒,二人你來我往的一仗,結果使這塊原本平平的地,讓哪吒推出了數不清的大山,讓敖春的海水灌成了這條數百裏的大河,形成了人間絕景。從橋東頭進入鎮裏,橋西即是一片開闊地,早晨周圍十八裏鄉親趕早集的,就在此擺攤,從天黑呼呼的時晨,就陸續有叫賣聲,有時候趕集的攤要擺到小鎮的小街上,已是常常有早起開店門的店主和趕集人吵鬧聲。小鎮上唯一的一條街,從橋頭一直到西邊彎彎繞繞有就裏路,沿街開著百貨、農具、小五金等店,在小鎮的中心地段開著一家儲蓄所和一家郵政局,鎮政府就座落在旁邊,緊靠著的是幾家飯店和早上賣油條、豆漿的小吃店,那片地是小鎮最有香味的地方,早晨趕完集在此落腳的四周村民、早上買早點的幾位退休幹部、還有些小手藝人整天在店門外編著籮筐、麻繩等。許多住在小鎮的人家,天朦朦亮煙囪裏升起絲絲青煙,伴隨著街坊鄰居口門的開門聲、上小溪邊捶洗衣服聲、和小雞、小鴨趕出圈去覓食的歡叫聲、小孩子背著書包三五一群的唧唧喳喳上學聲,小鎮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在小鎮的西頭有家豆腐坊,當家的男人是做搬運活的,每天和一幫人在河邊等著運水泥、化肥、糧食的船隊,一年下來也沒閑的工夫,到了稻穀等糧食收庫季節,他們就到鎮上的收糧點去扛麻袋,把一船船稻穀等糧食運往縣城加工廠。坊裏賣豆腐的婆娘要比她男人年輕10多年,據說是當年那男人花30元錢,從大山裏討來的。婆娘生水靈靈的眼睛,細細的腰板,和特能說的嘴,讓她家的豆腐賣得最紅火。早晨起來到她坊前買豆腐的人要排隊,凡吃過的人都說她磨的豆腐、細膩、有香味,特別是鎮上的中年男人和趕集的大山裏的男人都喜歡在她坊前等著,哪怕旁邊那家的豆腐已上桌子劃賣了,他們依舊說說笑笑就等著那婆娘做的豆腐。婆娘也不著急,一邊手腳伶俐的拌著豆漿、點鹵水,一邊還和他們打情罵俏,引得陣陣笑聲傳得很遠很遠。豆腐店的旁邊是家賣日雜品的小商店,店主是張嫂,已有50歲上下,家裏的男人前幾年過世了,二個娃在縣城念書,生活就依靠張嫂小店維持,因為大山裏的生活條件比較低,所以日子還過得去。這年的開春,也是農家種莊稼和培育農作物的時季,小鎮裏來了一個敲白鐵的白鐵匠。那白鐵匠是30不到的後生,生得濃眉大眼,高高的個、寬寬的肩,穿著一件白色小坎肩,挑著一擔打白鐵皮用是家夥,走進了小鎮。白鐵匠是到小鎮找活的人,據說是60裏開外一處祖傳的白鐵匠,練得一手好活,在每年農忙的時候,他都會在四處小鎮為山裏人打製農具。午上9點光景,白鐵匠挑著擔子落腳在豆腐坊前,此時趕集的人都散去了,婆娘也在收拾店外空地上擺放的矮桌和碗筷,白鐵匠說,來碗豆腐腦、加一點蔥花,婆娘給了白鐵匠一碗豆腐腦,從口袋裏摸出一塊大饃饃張大口咬了一塊,就著豆漿就吃起來,豆腐坊婆娘問白鐵匠這次打算在那家找個落腳地,白鐵匠嘴裏嚼著饃,列開嘴露出了一口白白的牙齒道“俺想在你家落個腳,行個方便不?”,婆娘盯著白鐵匠看了一陣,哈哈大笑“成啊,你要不嫌棄俺家,俺家後院倒有個柴屋空著呢,不過說好,不能白住,得給俺整個鬥、管、板什麼的”。白鐵匠笑著拍拍擔子上的白鐵皮道“那不小事兒,你說了算的話,俺今個兒就住你家了”。婆娘笑著道“這太陽還在頭上呢,急啥,午響俺男人回來,俺得和他說說才行”。說到此時,白鐵匠從口袋摸出5毛錢給婆娘道“那我這東西放你這兒,我先去鎮上轉轉買點幹活的東西”,婆娘把錢扔給白鐵匠,微微笑道“算我請你的”,白鐵匠有一點不好意思和婆娘把錢推來推去,剛好張嫂倒洗碗水出來“喲,這不是趙四娃嘛,今年怎麼早就過這來了?”,白鐵匠笑著點點頭,張嫂道“找好落腳地了沒?”白鐵匠道“難得李嫂熱情,今次我落她家了”。張嫂笑著說“那好,近了,我家剛好想打個水桶,就勞你忙點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