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7日,並沒有多少語言功底的我創建了個公眾號(悲鄙的我)生活中有太多大大小小的開心與不開心無處發泄分享吐槽,望結識更多朋友或者建立個平台讓更多人互相結識交朋友。很早以前就有寫文章或者小說的想法,大學畢業工作了感慨頗多讓我想有個傾訴的地方,或許是我的多愁善感自作煩惱。然而身邊的朋友家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沒時間沒興趣也不能感同身受的同我交流,網絡有時會給我一定的滿足感。簡單的介紹下我自己,或許和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共通之處。93年的人,生於農村家庭,父親做了十幾年裝修,母親現在隨父親在外地,我就是傳說中的留守兒童。
平淡的家庭平淡的生活伴隨我22年,今年是畢業年,拿到畢業證的那天思緒萬千,讀書生涯就此劃上了句點,時光匆匆,現在回想起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至大學,總有那麼些人和事記憶猶新。幼兒園中午睡覺前和小夥伴打鬧,生活老師拿著戒尺打了一頓屁股;小學捉迷藏掉臭水溝裏爬起來接著藏,放學吃著五毛錢的辣條就是那時候的土豪;中學捉螃蟹晚上10點多打著手電筒往滿是蛇蟲鼠蟻的山溝裏鑽(記憶猶在,螃蟹卻是不見了);高中滿足球場跑,不管烈日暴雨,一踢便是一下午,手機網吧興起,成就了一代人也毀了另一代。高中也是至今十分懷念的時代,青春懵懂,懷念的那個她卻一直停留在(今天的結尾就回憶一下屬於我們的高中)。我也算是被毀的一份子,上課、熬夜玩手機是日常的一部分,所以大學就讀於三流的成人教育學校,俗稱成教,不過也是應該感恩的,沒有讓我過早的涉世,給了我足夠的時間豐富了思想、強化了邏輯。大學對於很多人而言是相對輕鬆的一年,沒有了父母大人的念叨和老師布置的寫不完的作業,即便是學霸也會有時間同朋友們窮遊、泡吧、打遊戲、搞怪瘋狂。
高中於我是感慨頗多的一個階段。初中同父母在外地讀書,因為身處他鄉,每天的生活軌跡就是圍繞著老師和父母,高中回老家讀,就如脫了韁繩的野馬。環境和個人人性決定了人生軌跡,父親的威信還存留,相處的同伴大多是熱衷學習的,故而高一時候有很大一部分精力是懸在學業上的。上課為了得到老師誇獎和表揚積極思考搶答,也為了想吸引某人的目光;下課和同學比誰先想出難題的解法激烈討論,解出了難題的滿足感是無法表達的。可畢竟孩子心性,熟悉了朋友後軌跡也就隨之改變,手機在那時候是個新奇的東西,一個小遊戲能玩一個周,沒手機的時候看著別人玩也是滿足,一本小說能熬夜堅持看到三四點,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上課也會偷偷玩遊戲看小說,沉浸在遊戲小說裏麵縱橫四海。後來迷上了網購,為了省下500來塊的飯錢買個新奇的東西,一天用3塊錢,早上2個饅頭6毛錢,中午6毛錢的白飯就著老幹媽,下午8毛錢的白飯和1塊錢的素菜,饞了就加點老幹媽,但那時是滿足的。後來手機要被沒收,無聊之餘去球場踢球,一發不可收拾,烈日酷暑也無懼,雖然菜,但是愛。下雨是最高興的,偌大的球場沒人,在我們幾個人的帶領下幾乎我們班的男同學都踢足球,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我們進球了我會興奮的大笑,對手進球了我會不爽的大叫,玩瘋了抱著球亂跑、打滾,任憑雨水淋漓。烈日炎炎也無懼,盡情的在球場奔跑揮灑汗水,渴了有瓶冰鎮汽水便十分滿足,那時幾個要好的朋友一起流汗,一起吃饅頭泡菜就是最簡單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