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老兄真有福份呢!”洛桑迦看著布魯克房間裏的這位亭亭玉立的服務生,且是白人姑娘,先便嚷嚷開了。
突然,他又像遭到重量一擊般,一下子張大了嘴巴,眼睛一動也不動地盯著她的臉。
“天啦,莫不是撞見鬼了!”他繼而用拳頭猛擊著自己的頭。還沒有等布魯克反應過來,他已發瘋般地撲上去,從背後一把撕開姑娘的上衣,同時用手拂開姑娘的金發。
這時候,他和布魯克都同時看到姑娘背上的一個圖案——一朵刺製的紅玫瑰!
“阿瑟娜!阿瑟娜!你怎麼會在這裏?”布魯克猛烈的搖撼著姑娘的雙肩。可是姑娘仍然一臉的木然,如同一個木偶一般!
……
此時布魯克已完全明白了。他將黑人姑娘叫到一邊,匆忙地詢問了一下,才知道這名叫阿瑟娜的白人姑娘是前不久從波多黎各買來的“還魂屍”。因為是白人,老板用來點綴這家浴室,以吸引客人,特別是黑人富翁。而看著老友那副震驚與痛苦的表情,布魯克也明白到這個被他喚做“阿瑟娜”的“還魂屍”正是老友才死不久的獨生女。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老友在女兒阿瑟娜身上曾刺了一朵紅玫瑰。
事情很明顯,阿瑟娜是在下葬以後,很快便被人偷偷掘出墳墓,販到多米尼加為奴的。
那麼,“還魂屍”是如何生起的呢?原來,這是從西非加納直至加勒比海地區,特別是在海地盛行的一種神秘宗教——伏都教巫師所為。當地人講,巫師們看中了誰,便施法於誰,先讓他死,再讓他活——但隻是肉體的活,靈魂卻死了——然後使他為自己服務。巫師所作之法,大致是一種可以遙控的巫咒。有的當地人則另有解釋,稱“還魂屍”是中了巫師或邪人施放的毒藥。這種毒藥是從一種荊棘果或山胡椒裏提煉出來的。活人中了毒,一打噴嚏,靈魂便從鼻孔裏溜了出來,隻剩下一副活的沒有思想的軀殼而聽人擺布。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一位叫戴維斯的美國哈佛大學人種植物學專家在《人種藥理學雜誌》上撰文說,“還魂屍”是當地土著巫師通過某種強效麻醉劑製出來的。戴維斯曾在海地等地做了9年的實地考察。他說,在海地,花錢從巫師那裏買一份毒藥來陷害仇人,幾乎是半公開的事,這些毒藥,都以河豚毒素為主,其微量即可致人於死地。不過,極微量的河豚毒素卻能使人有發熱和興奮的快感。在盛行吃河豚魚的日本,還有因吃河豚中毒“死亡”後,在埋葬時又蘇醒的實例。海地等地的巫師在掌握下毒的劑量方麵看來堪稱“行家裏手”了。
戴維斯指出,在加勒比海地區氣候炎熱的條件下,人們習慣赤足而行,衣著單薄。施法者於是從巫師那裏弄到一份毒藥,塗在被害者的屋內屋外、桌椅用具及床上,使它漸漸滲入被害者皮膚裏、肌體內;心跳因此變慢,脈搏微量,幾乎停止了呼吸,造成死亡的假象。當被埋入墳墓後,再將他悄悄挖出來,讓他吃一種含有山藥和曼陀羅的藥劑。這樣,受害者雖“活”轉來,卻處於一種半昏迷的麻醉狀態,成為“還魂屍”,被人當做奴隸買賣與使用。
據說,為了避免被人當“還魂屍”,海地等地不少土著人家在埋葬親屬之前,一定先把其喉管割開,或者在心髒位置釘上一枚大鐵釘,以免讓人攪亂,使死者不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