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坐在純金雕鑄的龍椅,一動不動像是沒什麼反應;隻是威嚴俊朗的臉部慢慢的鐵青了起來,兩邊扶著龍椅的手掌,布滿了虯宏,狠狠地捏在龍椅把手上;隻要再來一個宣泄口,這頭巨龍般存在就會撲向,所有敢冒犯他威嚴、侵犯他領土的人。但他是皇上,大魏國的一代之君,心中再有怒氣也要保持著皇家的氣度。
而朝下的群臣便沒有了太大的顧及,就向街邊賣菜的王婆一樣再那喋喋不休,發表著自己的觀點。一般遇到大戰這種事,那些身經百仗的將軍們是最感興趣的,紛紛叫嚷著要帶著兵馬,殺到趙國的都城,將他們的祖墳掘掉,而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們卻是對正武帝勸到要以和為貴,切不可亂興刀兵,以免生靈塗炭。因為文官武將的意見不統一,兩夥人便在這太和內殿中爭吵了起來。
“皇上,微臣以為,因以兩國百姓生靈為重,不該莽撞出兵。”一個胡子花白的文官說道。
“高大人,末將不認同你的觀點,末將認為現在應該曾趙國軍隊立足未穩,盡快發兵,邊境之危方能化解。”說話的是一個中年將領。
這時那位姓高的文官聽後又說道:“我知林將軍的方法雖可取,可到時大兵一發,我大魏的三座城池的百姓可就遭殃了;皇上,微臣在這懇求派出特使與對方議和,等議和過後取回三座城池,我們再按照林將軍的方法。”
那位姓林的將軍聽到這裏,便說道:“皇上,前方戰線稍縱失急,高大人雖說有理,但我們這時候千萬不能婦人之仁啊!”高大人聽後就要反駁時。突然從文官群中響起一個蒼老的聲音,但蒼老中卻帶著陣陣的儒雅之感,完全沒有那種上了年紀一般的音調。
隻聽這聲音在寬廣華麗的太和內殿中響起;“高大人、林將軍,先不忙發表論斷;可否在這先聽聽老夫的一言。”說話的是一頭發花白、但身子挺拔的老人,高大人和林將軍看著這個老人,連忙說道:“原來是曆大人,既然大人有高見的話,那麼晚生(末將)在這就不賣弄了。”這個老人姓曆,正是在城門口與南宮長齡相遇的曆清朝。
按理說高大人與林將軍不應對這位曆大人這般客氣,原因是這位曆大人是現在整個大魏朝唯一的一位三朝元老,在朝廷中威望很重,門生弟子在朝野中不計其數,連皇帝都要叫他一聲曆師。
曆清朝說道:“方才高大人說要派特使與對方議和,林將軍要趁敵勢未穩發兵進攻,老夫認為都有理。”高大人與林將軍被曆清朝的話搞的有點糊塗了;接著又聽他說道:“可老夫以為都為時太早,老夫這裏有一計。”正武帝聽他有計策,連忙和聲道:“曆師,擔說無妨。”曆清朝對正武帝答了聲是;便又接著說道。
“大趙雖與我大魏這麼多年相安無事,那是懾於我大魏吞並下亥時的虎狼之威,雖不敢攻打我大魏,但常年卻在邊境上鼓舞馬匪打秋風,擄掠我國百姓;這次竟敢摔兵進犯,微臣以為這後麵定有蹊蹺,但這蹊蹺卻隻能假借趙國之手,所以微臣以為不足為患;眼下最關鍵的是如何讓趙國退兵,微臣苦思了很久,想出了兩條計策;這第一條,陛下可休書一封給地處趙地南荒的蠻族部落,許以金銀財帛,讓他們在南邊滋擾紛亂,以此拖住趙國的一部分兵力;這第二條,聽說趙國的丞相尹殤素來好色,陛下可派遣使者送他十名美女,讓他在趙家天子前誣陷率領大軍來犯的晉王李康,說他凱旋之日就將逼宮造反;此二條計策可平此亂也。”
正武帝聽完曆清朝的計策,鐵青的臉也慢慢退去,兩隻手也漸漸平穩放在龍椅的把手上,朝中的群臣百官也漸漸停止了爭吵;而這時高大人和林將軍卻有點疑惑。道:“方才曆老說我倆的計策有點為時太早,望請曆老解惑一二。”曆清朝一聽隻是打了個哈哈,對二人說道:“到時便知,到時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