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運動性疲勞的診治(1 / 2)

體育小語

運動性疲勞的診斷應以主客觀資料為依據,其主要的標誌是工作能力下降。正確認識和判斷疲勞,對科學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水平,特別是提高運動能力,提高運動成績,均有著重要意義。

體育運動的根本目的在於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因此,消除疲勞作為運動鍛煉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現實意義的。鍛煉指南對運動性疲勞的診斷,一般采用綜合觀察法。從自我感覺,以及某些外部表現來進行診斷。

除綜合觀察法診斷疲勞外,還可以利用各種測試手段,對人體的心血管係統、呼吸機能、神經係統機能、心理狀態、生物化學改變等諸多方麵進行測試。下麵介紹幾種簡單的通過測試來判斷疲勞的方法。

1.血壓體位反射的測試。脈搏和血脈搏和血壓是反映心血管係統機能狀態的重要特征。可以通過對其的反射檢測來得到心血管係統機能的疲勞狀態。壓最能充分地反映心血管係統機能狀態的特征。可利用血壓體位反射檢測心血管係統機能的疲勞狀態,其最簡單的兩個方法是直立測試和坐姿測試。

(1)直立測試:受測者躺在床上,5分鍾後測心率,起立時重新測心率。正常情況下,從躺姿到立姿,心率要增加10~12次/分。一般認為加快20次/分以內為及格,超過20次為不及格,心率增加較多,表明心血管係統神經調節不佳,可視為疲勞狀態。

(2)坐姿測試。受測者取坐姿,休息5分鍾後測血壓。隨即仰臥床上,躺3分鍾讓人扶起成坐姿,立即測血壓,連續20秒測一次,共測2分鍾。2分鍾內完全恢複的為正常;2分鍾內恢複一半以上者為調節機能欠佳,完全不能恢複者為調節機能不良。

2.呼吸機能測定。測試方法采用“洛金塔裏測試法”。連續測量5次肺活量,每次間隔15秒。若次次減少,表明呼吸器官機能狀態不佳或疲勞。

亦可采用“議契測試”法:呼氣後憋氣,機能狀態良好時,呼氣後憋氣可達60~90秒,疲勞時這一時間大為縮短。如能經常測試,進行動態觀察,此測試是很有意義的。

3.神經係統機能的測試。由於神經神經係統功能的下降,會使神經係統自動產生保護性的抑製。通過這個原理,可以進行相應的測試,判斷受測者是否疲勞。係統在運動中起主導作用,神經係統功能的下降,便會產生保護性抑製。

神經係統機能的測試采用“龍伯格姿勢”穩定性試驗。讓測試者站立、閉目、兩臂前伸、十指張開(另一複雜做法是兩腳成一直線,一腳尖抵向另一腳腳跟)。測出保持穩定時間和何時出現震顫,穩定時間長為好;疲勞時穩定性受破壞,時間短而且手指出現震顫。

4.唾液pH值的變化測試。讓受測者盡量把口腔中的唾液全部吞下去,然後使運動後,血液中的H+濃度增加,使得pH值降低。通過體液pH值的測試,可以看出運動者的疲勞程度。新產生的唾液沿口唇流出用鑷子把測定唾液pH值的試紙貼在舌尖上,待其充分吸濕後取出,馬上與比色表對照,記下相應的pH值。

其原理是:由於長時間的運動,血液中的H+濃度增加,間接地使唾液的pH值降低,向酸性變化,澱粉酶活性提高,乳酸含量增加,因此,可以用測定唾液pH值的變化來判斷運動時所產生的疲勞程度。pH值愈低說明疲勞程度愈大。

5.時間再生法測試。讓受測者看鍾表的秒針走動一分鍾,受測者再由閉眼睛開始,每隔20秒舉手發出信號,做15~20次。測試人員記錄受測者每次發出信號之間的間隔時間。由此計算出平均值及標準差,由此再算出動搖度(標準差/平均值)/2,動搖度在0.03~0.07為輕度疲勞,在0.08以上為疲勞。其原理是隨著疲勞的發生,時間再生能力將隨之下降。

消除疲勞方法措施很多,可歸納為三大類,即教育學措施、醫學生物學措施和心理學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