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蠢貨(2 / 2)

這裏邊比較特別的一個人物就是程咬金了。

程咬金又名知節,字義貞,出身濟州程氏,先祖乃是曹魏安鄉侯程昱,父祖均為前朝高官,家世顯赫,至大隋一統後,程家雖然中落但在地方上也是頗具名望的望族。程咬金自幼飽讀詩書,卻性喜弓馬,尤擅馬槊,至十六歲時家鄉方圓百裏之內已無人能敵。

大業六年,天下漸亂盜賊蜂起,程咬金聚眾百人護衛鄉裏,後結識翟讓,因意氣相投而散盡家財傾力投靠,受到翟讓的重用授其內軍四驃騎之一,為瓦崗征戰四方立下赫赫戰功。

不過隨著時日漸久,翟讓勇而無謀、貪圖小利而無大慧,尤其是在他被李密忽悠得五迷三道,昏招迭出之後,程咬金對其日益失望,終在三王之約達成之後擅自率本部人馬返回老家盧縣,不再摻和他的破事。翟讓雖對程咬金此舉既怨且恨,但是忌憚他的勇武和人望,隻能隨之任之而毫無辦法。

身邊就剩下一幫比他還蠢的貨色,翟讓自然就成了那個最大的蠢貨,於是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收留宇文化及,也就不奇怪了。

消息傳出,天下為之嘩然。

最感到憤怒和羞辱也最應該感到憤怒和羞辱的當然是這件事的直接受害人、也就是當今天子楊廣了。氣得直蹦的楊廣也不管他的話現在好不好使、有沒有人聽,立即下令傳詔天下,宣布翟讓為叛逆,與宇文一族同罪,天下人人得而誅之。不過他也知道光咋呼一番沒用,還得來點實在的,於是又給他的頭號打手王世充增兵五萬,令其立刻兵出彭城,討伐翟讓。

楊廣是皇帝嘛,上牙一碰下牙那就成了金口玉牙,理論上想幹啥就幹啥。可惜今時不同往日,他的頭號親信虞世基聞言立即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還把腦袋磕得邦邦直響,還一個勁的向楊廣請罪。

老虞又犯啥錯了?這回犯錯的倒不是老虞,而是楊廣那位但凡有點事就頭一個想起來的“中興之臣”王世充犯事了——這貨沒請假就擅離職守跑東都旅遊去了,不但自己去了還拐跑了不少皇帝的兵,據說還要跟楊霖討論一下東都的歸屬問題……現在老虞跟老王結下老大的仇了,自然不會踢他隱瞞,不過最近皇帝愈發的迷戀與那個術士安伽陀研究“天象”,根本不見外人,老虞直到今日才打上這個小報告……

楊廣這回不僅傻眼了,簡直要崩潰了——安伽陀那個混球不是言之鑿鑿的說老王是他的廉貞、大隋的救星嗎?怎麼這貨也生了異心、形同謀逆了?

先不管慌了手腳的楊廣如何善後,天下各路諸侯的反應完全出乎了翟讓的意料。

最先跳出來的居然是跟他關係一向不錯的竇建德。

說起竇建德,他的脾氣同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他出身卑微,還屢受官府迫害。後來天下大亂,老竇本就是個英雄,自然隨時勢而起、而興,終成一方霸主,為天下所側目。縱觀時下英雄,出身大都非富即貴,就連翟讓都當過大隋的小官,所以革丨命意誌不太堅定,跟皇帝和朝廷勾勾搭搭、妥協苟且不足為怪。唯獨老竇,那可是根紅苗正的貧下中農,而且全家老小連個由頭都沒有就一個不剩的被官府所害,堪稱跟大隋、尤其是作為第一責任人的皇帝楊廣仇深似海、不共戴天。可奇怪的是,老竇對大隋和皇帝的態度卻比誰都曖昧。

楊廣曾派太仆卿楊義臣和右翊衛將軍薛世雄來討伐他,結果被他一一擊敗,這沒啥奇怪的,老竇本來就很能打,奇怪的是戰後。

戰死的隋軍,不論將領士卒一一厚葬;活捉的戰俘,不問高低貴賤一律奉上路費遣散回鄉;打下任何地盤之後絕不擾民,還要以禮相待甚至出資安撫;至於燒殺、奸淫、擄掠這種被視為在任何一支軍隊中都無法禁絕的事情,發生在老竇的軍隊裏唯有死路一條;那些被抓來的朝廷官吏,一不殺戮虐待,二不欺淩親眷,隻要願意歸順的都毫不見疑的授予高官厚祿,比如說他駕下的納言宋正本、瀛洲刺史王粽都是這麼來的。

如此不走尋常路的做法在當時幾乎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就連一向把“以德服人”掛在嘴邊的楊霖都自愧不如,誰都不知道他是咋想的。

這還沒完。

老竇把來討伐他的隋軍打跑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表向皇帝請罪,自稱不得已而為之……給自己的手下升個官、發點獎金啥的也要向皇帝請示彙報一下,看到別人都稱王稱霸了,老竇有點眼饞心癢想自稱個長樂王,這回還是得打報告,而且還讓使臣帶上了厚禮,打算賄賂賄賂皇帝……

老竇如此奇葩,又豈能對宇文化及這樣的大逆賊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