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不要臉(2 / 2)

這幾箭肯定不是楊霖射的。他射出的箭統統都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無敵我的無差別攻擊,號稱箭出鬼神驚,箭落鬼神懵,一箭在手,全軍驚走……所以射箭的隻能是號稱騎射槊三絕的前太行山土匪頭子李仲文。這家夥確實名不虛傳,玩弓箭那可是磨坪山上的頭號人物,此刻他一發三矢,箭箭不離高君雅的要害,卻被兩名親兵亡命一撲,擋住了其中的兩箭,最後一箭則正巧從一名親兵的腋下穿過,正中高君雅後心。隻是這一箭有些勁道不足,並未完全穿透高君雅的鐵甲,卻也讓他口噴鮮血,慘叫一聲落荒而逃。

這出乎意料的一幕,不僅使高君雅麾下的將士一下子喧囂起來,有的甚至怒不可遏的破口大罵了起來,就連楊霖手下的兵們也臉色難看,不知所措了起來。

須知曆來兩軍交戰前主將在陣前叫陣、磋商算是戰場上一種不成文的慣例,卻少有借機偷襲的先例。自春秋以降,君子之戰、堂堂之戰早已被兵不厭詐、無所不用其極所取代,這種戰前的和平磋商和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成了少有的被幾乎所有的軍隊都認可的成規。不僅在中原大地上受到了廣泛的認同,連異族胡人都默認了這一點而少有違反,甚至山賊流寇們攔路搶劫,都要先喊一套“此山是我開”之類的切口,勸降無效了才掄刀子砍人。此刻楊霖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偷襲對方主將,將這個世人公認的戰場道德準則當破抹布一樣甩到了一邊,這在眾人眼中跟打瞎子、罵啞巴、敲寡婦門、挖絕戶墳這種缺德鬼才能幹出的事壓根就沒啥區別,不群情激奮才怪。

其實楊霖的這種做法,就是房玄齡第九策的核心。說白了就是不要臉,無所不用其極的挫傷敵軍銳氣、激發敵軍火氣、混亂敵軍心氣,從中尋找戰機,方能亂中取勝、以弱勝強。楊霖對不要臉這種事向來沒有心理障礙,而且幹掉高君雅也是他此戰最重要的目的。隻是他沒想到,想出這麼個損招、而且拍板執行的,竟是房杜這種長得濃眉大眼的正人君子。他小心翼翼的向二人求證,想探尋一下二人的心路曆程,關心一下他們是否會因此產生心理障礙之類的負麵情緒,結果被房杜斥之為“迂腐”、“不足為謀”,碰了一鼻子灰。楊霖不禁感慨知人知麵不知心,古人誠不欺我,所謂君子果然大多是偽的。

相反倒是說服雄闊海和李仲文這倆前土匪、真小人費了楊霖不少力氣。這倆人寧死也不肯幹這種缺德事,還對楊霖極盡鄙夷之辭。後來楊霖磨破了嘴皮子,許下了好處無數進行收買,才勉強說動二人,就這樣,這倆人還疑似出工不出力。楊霖親眼見過老雄在二十幾步外飛出兩斧子,連一尺多厚的磚牆都能砸出個大窟窿,這貨為啥這回就扔出去一斧子?而且還被一把破鐵鐧就給砸飛了?還有李仲文,這家夥捏著鼻子彎弓搭上箭就開始沒完沒了的瞄啊瞄的,直到那倆親兵撲出來箭才離手。而且李仲文當初可是沒少射過楊霖的,防禦值滿格的明光鎧都差點被這貨射成了馬蜂窩,如今怎麼連一件普通的鐵甲都穿不透了?

楊霖瞪了一眼還在裝模作樣的準備射第二輪李仲文和滿地找斧子的雄闊海,氣急敗壞的叫道:“別裝了,趕緊撒丫子逃命吧!”

這會工夫不逃也不行了,主將被無恥偷襲了,義憤填膺的高部將士在副將的指揮下,將陣型向前推進了幾十步後,還沒等站定就張弓搭箭,第一波箭雨密密匝匝得好似烏雲一般已經向那三個無恥小人覆蓋了過來。

楊霖掉頭就跑,這工夫他才抽出空來往自家陣營瞅了一眼——好嘛,那幫正人君子和幾百名騎兵早就跑得連根人毛都沒剩下。平日裏主公叫得歡,危難時主公算老幾?楊霖由此得到一個深刻的教訓,那就是打死也不衝頭陣了!以後再有這樣的事,就讓房玄齡來——不對!應該讓杜如晦來,那個家夥才是最壞的!

楊霖他們仨狼狽不堪的逃回大營,每個人的肩膀和後背上都或多或少的插著幾根箭。不過這種弓箭拋射的殺傷力並不強,而且殺傷的主要對象是衣甲單薄的士卒,對楊霖他們這樣把自己包裹成鐵罐子的將領,最多也就是放點血而已。楊霖一邊破口大罵房杜這幫沒良心的,一邊一溜煙躲進了陣尾,再也不肯露頭了。

此時,受創並不嚴重、隻是受到嚴重驚嚇而有些情緒失控的高君雅,已經率軍接近了楊霖的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