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放大鏡把這些文字看了半天,站起來在辦公室徘徊,突然他說:“這不是中原地區流行過的文字。我覺得這是一種少數民族文字,而且是一種古老的少數民族文字,但是我不認識。對了,我記得考古係的馬教授有個親戚,好像也是某大學的教授,專門研究少數民族語言和文字,你去找馬教授,讓他給你引薦一下,也許他那位親戚能幫上你的忙。”
當天馬教授沒有課,而他家住的遠,我讓大塊頭來開車帶我去。沒想到這小子多事,把耗子、飛飛和蘭蘭都帶上了,說完事了一起去喝酒。我覺得正好,讓馬教授也看看飛飛的項鏈是怎麼回事。
來到馬教授家,寒暄畢,我讓飛飛把項鏈給馬教授看看是什麼東西。
老頭子拿過來,用放大鏡看了半天,搖搖頭:“不知道,這個東西我從沒見過,似乎是水晶……對於珠寶玉器之類的東西我不在行,但是我的小舅子鄭莫非卻是鑒定珠寶玉器的高手,他也是個研究少數民族曆史、語言、文字的高手,現在在某礦業大學當教授,教曆史。我給你們寫封信,你們拿我的信可以去找他,也許他能說出個三六九來。”
馬教授說的他這個小舅子鄭教授顯然就是李教授提到的馬教授的那位親戚。
我拿了馬教授寫的信,和耗子等人出來。
耗子興奮地說:“老大,剛才馬教授提到礦業大學我突然想起來,我們應該去給飛飛的項鏈做一下鑒定,比如這東西是什麼材料的?是不是有放射性?等等。對了,我的一個同鄉就在那所礦大上研究生,專門研究礦物學,可以去找他幫忙。咱們正好一起去找那位鄭教授。”
我很高興,答應了。
我們開了大半天的車,終於來到了礦大。耗子打了好幾個電話,終於找到了他的那位同鄉,名叫陳曉江,長得白白瘦瘦的,戴著一副深度近視眼睛,有點迂腐的學究氣,說話黏黏乎乎的。他把我們讓進了一間辦公室。
耗子讓他幫忙給用儀器檢驗一下飛飛的項鏈,他一口答應。
飛飛把項鏈交給他,並簡單地告訴他這是他們從明代以來的祖傳寶物,希望知道它的確切成分,但請在檢驗中千萬不要損壞它。
他拿過來看看摸摸,在手裏掂掂,說:“唔,這個,像是水晶嘛……”
我說:“兄弟,我也這麼看。但是先別忙下結論,最好你給檢驗一下比較好。”
他點點頭:“稍等,我得去化驗室。”
他去了大概有40多分鍾,回來了,手裏拿了兩張紙,表情很怪,我心裏就一緊:他肯定檢測出了什麼蹊蹺。
陳曉江把項鏈還給飛飛,然後很鄭重地宣布說:“檢測結果出來了。首先,這個項鏈沒有放射性和磁性,是安全的。其次,這個項鏈的材料,我也給做了光譜分析,嗯,我想讓大家猜猜……”
“猜什麼?不是水晶嗎?”我脫口而出。
“開始我也這麼認為的,但是我們錯了。”陳曉江搖搖頭。
“那是什麼?翡翠?紅寶石?鑽石?”耗子一連串地問。
“唔唔,都不是,”陳曉江一邊搖頭一邊擺手:“水晶就是石英,它和翡翠都是矽的化合物,水晶是二氧化矽,翡翠是六氧化二矽;紅寶石是鋁的化合物,是三氧化二鋁;鑽石就是金剛石,它的成分是碳。但是這個項鏈都不是,是一種有機物……”
“嘿嘿,有機玻璃?”大塊頭插話問。
“哎哎,兄弟,不懂請不要亂講,”陳曉江語氣裏有點不屑:“有機玻璃其實是一種合成塑料,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1909年才由美國工業化學家貝克蘭發明出來的,而徐飛飛同學的這個項鏈明代就有了,那個時候人類還不會製造有機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