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1 / 2)

特別聲明:本書故事,純為虛構,如有巧合,實屬偶然。

……

仙山靈水埋龍虎,

穿地及泉友鬼卒。

萬千珍寶皆可據,

勸君勿近司命符。

往返幽冥疾或徐

奇遭異遇有卻無。

我今獲譴離孽海,

拂袖雲深覓歸途。

這是我的一位先人寫的書《塚墓幽冥記》結尾古風長詩的最後八句,我對其中前四句的理解就是那些盜墓的偷墳掘墓,墳墓裏的許多寶物都可以拿,唯獨不能拿司命符。但是我卻不知道這個司命符是什麼玩意兒。

首先聲明,我們家族不是什麼盜墓世家,而是世代以醫藥濟世的書香門第,但出過一位盜墓的。

根據家譜的記載,我們這個宇氏家族並不古老,南宋末年,元軍攻破首都臨安,宋王室的一位成員叫趙晽宇,本來也想帶著一些族人跟著南宋皇室一起南逃,後來一個族人說:現在皇室已經是元軍最重要的追尋目標,我們跟著他們最終都會如火炎昆崗,玉石俱焚。不如北上,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

趙晽宇就帶著族人化妝成蒙古人北渡,跑到一個偏僻的地方躲了起來,但不敢姓趙了,就用自己的名字“宇”為姓,改名叫宇宀,字思木,“宀”和“木”合起來就是是“宋”,名宀字思木就是思念宋朝的意思。

我們的宇氏家譜的第一代祖就是宇宀(思木),傳下來兩支宇姓。和古代申國之後的宇姓和由複姓“宇文”改單姓的宇姓都論不上。

我們這一支是醫藥世家,家譜上的第四代祖先宇鴻據說是李時珍的弟子龐憲的學生。

到了清朝末年,宇家有兄弟三人,宇滿堂、宇滿江、宇滿倉,兄弟三人都很有才,都是不到20歲就考中秀才,他們仍然靠行醫過活。

但老三滿倉卻認為行醫掙不到多少錢,因為我們這個地方太偏僻,四周就是幾個破落村莊,很少有錢人,給農民百姓看病的確掙不到幾個錢。

他21歲就離開村子到省城去跟別人做生意,開始掙了不少錢,後來和一個朋友做了一筆風險很大的投機生意,結果失敗了,把所有的家當賠的精光不說,還欠下了三萬多兩銀子的債務。

他逃回老家,債主很快就追上門來,他隻好再次離家出走,不知去向。

滿堂和滿江兄弟二人隻好替他還債,拿出了所有的積蓄,又賣了一部分家財和地產,終於湊夠了三萬銀子還清了債務。

滿倉一去就是32年,本來家裏人都認為他死了,可是他竟然在58歲那年回來了,這時候清政府已經倒台,是民國了。

他懷裏揣著兩張10萬大洋的銀票回到家裏,一張給了滿堂,一張給了滿江,算是償還那三萬銀子的債務。

然後他就閉門不出,在家裏埋頭著書,花了10多年的時間,寫成了一本大書,就是《塚墓幽冥記》。

原來,他躲債離家出走後不久,就加入一個盜墓團夥,幹起了偷墳掘墓的行當,跟著他們走遍了大江南北,甚至還出國去了西域,因為他有文化,有頭腦,這個團夥的老大死了,他就當了老大。

結果真的發了財,同時他每次盜掘完一座墓,就回來作筆記,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同時也把他通過望、聞、問、切探聽到的一些古塚的位置、相關傳說記錄下來,大概是為了以後好下手。

但是,後來他莫名其妙地離開了那個團夥回家了,埋頭寫書。隻是他經常在夜裏尖叫,從惡夢中驚醒。

就在他寫完《塚墓幽冥記》後不到一年,竟然在自己的屋內上吊自殺,當時他已經是70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