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什麼是攝影(1)(1 / 2)

第一節攝影的誕生

1.攝影是照相的藝術升華

攝影是指使用某種專業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又稱為照相,是通過物體所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碼相機進行攝影。英文中的Photography(攝影)源自古希臘語φω.phos(光線)和γραφι.graphis(繪畫、繪圖)或γραφηgraphê,連在一起是“以光線繪圖”的意思。通常所說的攝影是用照相機照相,映像在底片,衝印後成為單一相片,一張張做永久保存。影像是不動的、無聲的,供人們觀賞其人物、意境,進而體會它們的含義。因此,有人說:“攝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這話不無道理。

2.偉大的攝影科學家——尼埃普斯和達蓋爾

攝影術的誕生是科學進步的產物,是在繼承了世界上各國家、各民族過去的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誕生的。不管是中國先秦時期的墨家學派,還是古希臘的柏拉圖學派,他們都在不同方麵和程度上奠定了攝影術的理論基礎。當然,這同時也離不開古今中外攝影家和科學家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不懈地探索追求。在這裏,我們要認識兩位對攝影技術的發明有過突出貢獻的攝影家,他們分別是:尼塞弗爾·尼埃普斯和路易·達蓋爾。

(1)尼塞弗爾·尼埃普斯

尼埃普斯(1765年~1833年)是法國石版印刷技術的工匠,早在1822年,他為了改進印刷方法,開始了對瀝青感光版的研究。1826年,他拍出了第一張永久性照片——《鴿子窩》,曝光達8小時。1829年,在他的倡導下,尼埃普斯和法國巴黎舞台美術設計師路易·達蓋爾建立了聯合研究小組,旨在發明照相術,最後共同研究出了後來人們公認的銀版法攝影術。1839年8月19日,在法國科學院院士阿喇戈等的支持讚助下,法國政府購買銀版法攝影術並公布於世,這個日子就是今天人們公認的攝影術誕生的日子。

當時,尼埃普斯已去世,路易·達蓋爾便成了攝影術的發明人,其實人們不應該忘記尼埃普斯對發明攝影的貢獻。

(2)攝影之父——路易·達蓋爾

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攝影術是法國人路易·達蓋爾(1787年~1851年)發明的銀版法攝影術。1839年8月,法國法蘭西科學藝術學院授予其發明專利,人們稱路易·達蓋爾為現代銀鹽攝影的創始人。

1822年,達蓋爾在巴黎開設了一家“幻視畫”館,裏麵展覽的是一些風景畫片。1824年之後,他又進行利用暗箱製作幻視畫的嚐試。

1829年,達蓋爾和尼埃普斯成立聯合研究小組解決照相技術。因為尼埃普斯於1833年去世,從此該小組由達蓋爾獨挑大梁。

1839年,經過了一係列的研究觀察之後,達蓋爾終於解決了照相的關鍵技術——顯影問題。接著,又改進了定影技術,從而徹底解決了照相技術問題。至此,達蓋爾的發明已經與現在的照相技術所差無幾了。他的這一發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奠定了銀鹽化學感光攝影的基礎,以至於170多年來長盛不衰,達蓋爾也因此被人們譽為“攝影之父”。

3.照片的“生產過程”——攝影原理

我們通常所說的攝影其實就是指照相。那麼一張照片是怎樣拍出來的呢?一般說來,在使用照相設備(最常用的是照相機)的基礎上,經過感光(即曝光)和照片後期製作,一張照片就拍出來了。

下麵我們來認識一下攝影原理。

(1)感光的原理與方法

來自被攝物體的光線,通過相機的鏡頭,會聚成影像,落在膠片的感光乳劑層上,引起光化學效應,生成潛影,這就是攝影的感光,也叫曝光。

感光與光化學效應密切相關,感光的多少影響光化學效應的發生程度。曝光量越大,光化學效應越強烈,形成的潛影越深,反之則相反。因此,隻有正確控製光化學效應,才能形成適當的潛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