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天文學的探索計劃(2)(1 / 3)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體。月球和地球的平均距離大約38.4萬公裏。月球的質量為地球的1/80左右,太陽係其他行星及其衛星的質量比大致在1/5000至1/108(8上標)之間,因此月球可以算是大得出奇的衛星。從地球上可以看到月球正麵,分布著稱為“海”的陰暗部分,構成了月球的圖案。但是,在月球的背麵幾乎沒有海,隻見密密麻麻的坑洞。月球的明亮部分稱為“高地”。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登陸於月球正麵的“寧靜海”。展現在降落月麵的太空人眼前的,是個死寂的荒涼的世界,氣壓隻有十億分之一大氣壓,幾近真空,所以太陽光得以長驅直人,猛烈地射向月麵,造成日曬之處的溫度高達130℃,相反在日陰處由於沒有大氣可傳熱,溫度降到-1700℃。因為沒有大氣層,所以也沒有地球的藍天白雲,抬頭望去盡是一片幽暗的宇宙。“阿波羅計劃”總共帶回了約400千克的月球岩石。通過對月球的研究,發現其中含有可萃取出氧的礦物,月球表層土壤也含有氫。這意味著,將來人類可從月球岩石及土壤中提取出氧和水。此外,月球岩石及表層土壤還含有矽及氧化鈣等建築材料、鋁及鈦等金屬材料。

藉著對月球進行的科學探測,人類將再度登陸月球。月球將成為人類未來從事太空開發的基地及火星探測的橋頭堡。因此,人類將在2010年左右建立小規模的前哨站,以便調查人類是否能夠長期停留在月球上,以及月球的微小重力和嚴酷環境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日本太空開發總署(NASDA)目前還在進行由3名作業員在月麵停留10天的“有人月麵據點”的研究。有人月麵據點可能設立在可以同時嘹望地球及遠太空,而且登陸及返航都很容易的月球赤道附近的東端。受日本太空開發總署的委托,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所構想的方式是,首先降下無人的“電力艙”及“月麵作業車”,然後再送下作業員,利用月麵作業車在短期間內把“居住艙”和“實驗艙”組合起來。有人月麵據點將成為人類進出月球的第一步。

到了2050年,或許會在極區建造出閃耀金色光芒的月麵都市。日本大林組公司已提出這種“月麵都市2050”的構想方案。建設月麵都市2050所需的一切材料,乃利用阿波羅計劃所發現的月球資源。月球岸石中的氧化鈣等成分可製成混凝土,矽可製成玻璃纖維等。使用這些建築築材料在真空的月麵上建造球形圓頂屋,並使屋內氣壓維持和地球相同,為保持建築物不受溫差的損害,圓頂屋將采用金質塗層。月麵都市的建設地點將選在月球北極或南極地區,其優點:一是居住的月麵人員能夠隨時和地球通訊。二是全年皆可利用陽光。月麵都市2050乃計劃利用南極區的坑洞,在坑洞中的平坦處建設都市,並在坑洞邊緣設置太陽能電池板以便利用陽光。

沒有生命、水和空氣的新月世界,其實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月球不但擁有進行太空開發所需的資源,而且隱藏著解答太陽係起源之謎的鑰匙。最近,埋藏於月球的核聚變燃料“氦3”倍受關注。藉核聚變作用發光的太陽,猛烈地吹出氦3而形成太陽風。太陽風會直接吹到月球表麵,而把其中的氦3封閉在砂石的結晶之中。進入21世紀後,人類或許會開發出核聚變技術,以便取代儲量日漸枯竭的石油,以及會放射出輻射線的核能發電,到那個時候,月球將成為地球的新能量來源。

來者不善

1989年春的一個夜晚,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天文學家霍爾特副教授按常規給天文望遠鏡裝上特製的膠卷,然後對準月球拍攝。待照片衝洗出來後,霍爾特副教授意外地發現在照片的某個方位上有一個模糊的光點在閃爍。他急忙查詢了有關的天體資料,然而,這些資料都表明這個方位上沒有任何新發現的星體。霍爾特和他的助手立即對這個“光點”進行了追蹤,結果使他們大吃一驚!原來,這個“光點”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正以每小時8萬公裏的速度向地球逼近!

霍爾特的發現在美國天文學界引起了轟動,幾乎所有的天文望遠鏡都對準了這顆被命名為“1989FC”的不速之客。經過周密的推算,天文學家估計這顆小行星直徑約為800米左右。天文學家們清楚地知道:別說是直徑800米的流星,即使是直徑隻有80米的流星撞擊地球,其爆炸能量也相當於幾十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即將麵臨災難的恐慌使一些知情者陷入絕望之中。而天文學家卻用異乎尋常的熱情在緊張地推斷著這顆行星的運行軌道以及可能與地球碰撞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