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早該發出的前言(1 / 3)

早該發出的前言:

何為前言?大有深意,可曰不搭後語者。前言不搭後語?然也!嗬嗬!一句玩笑,同人紅樓不說上兩句的話,想找個方向挺難的。

紅樓夢同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合稱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也是之冠,也可說集大成者。作為國人,若是沒看過這四部書,不得不說是個遺憾。要知道這四本書可是能伴隨一生的好書。

伴隨一生又是怎麼說呢?少年如紅樓,嬌生慣養,頑劣厭學,等之用時方知少,卻也悔之晚矣;青如水滸,一言不合揮拳相向,心中叛逆思想無數,不明自己要做什麼,卻如宋江一般,為官吏時不好好做官,想著私通江湖草莽。等自己流落草莽之時,卻又千方百計想著回頭做官;初步中年三國相伴,每日裏勾心鬥角比軍師都累,上班辦公室裏麵鬥,家中夫妻鬥,甚至同孩子都要玩心眼兒,簡直現代版三國,現在小娃子也太不好弄了啊。時光腳步悠悠不停,轉眼到了西遊時代,整個人也有著明顯變化,少了衝動激情,如沙師弟般勤懇。想著養生,可身材卻還是向著二師兄發展。遇事思量再三,如猴哥一般謹慎,什麼事情都不放心,都要說兩句,生怕出半點差池。可這些話對於聽者來說,怕是和唐僧念經一般吧!尤其麵對子女。當然了,若隻是這些便也罷了,最主要的是,距離西天還越來越近了呢。

嗬嗬,先說說笑笑,回歸正傳,紅樓,古典文學巔峰之作,一時無兩沒有之一。這不是簡單的一部小說,更像一部百科全書。書中對政治,文化,經濟,服飾,餐飲,娛樂,建築等等都有闡述。此書是不可多得的老少皆宜的好書,其行文流暢雅俗共賞。可以說是雅處別致,俗的耐人尋味。此書一出便受到追捧,轟轟烈烈到了如今,更是開創先河,一本書成了一門學問——紅學。

那紅樓為何會受到追捧呢?這個原因可就多了。除了行文流暢,語言簡練,詩文精美等等的藝術成就文學成就不說,我認為還有兩個特點。一是此書能夠與時俱進;再者,此書還一個別的書不具備的特點,那就是你怎麼琢磨,都覺得是這麼個事兒,都覺得自己的解讀猜想是對的。所以真正要解讀的話,還是與時俱進的好些。時代在變不是。

怎麼與時俱進了啊?通常認為此書成於乾隆年間,此時的朝廷如賈家一般,一個年邁的老太君表麵放下了所有的事,實則什麼還都要管一管,真的放手時卻也晚了。乾隆和慈禧的後期明顯都是這般。悲催了經濟,念想著天恩,直到死後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幹淨。那這二人要是早些讓位呢?沒準嘉慶就成了或者戊戌變法也通了呢。

軍閥混戰,內裏不和外人欺。就如紅樓中說的一般,四大家族看著親近牢不可破,而實際卻是各有思量。看著兩府和睦,實則一府都分著若利益群體。相互拆台,暗看笑話。用鳳姐的話就是,“坐山觀虎鬥,引風吹火,推到了油瓶子都不扶。”你說這還好得了?所以兩府的結局早已經注定了。這些軍閥讀讀紅樓沒準就不打了。

時光悠悠新國成立,好的領導好的政策百姓逐漸緩氣過來。改革開放更是讓百姓富裕起來。畢竟這都是政策麵的嘛。先不說開放經濟掛帥,就是簡單包產到戶的好處紅樓中都寫的非常細致。寶玉的丫鬟春燕不說了嗎,“一得了這地方,比得了永遠基業還利害,每日早起晚睡,自己辛苦了還不算,每**著我們來照看,生恐有人糟踏……”。再者襲人遇見的老媽媽冒著酷暑葡萄架下趕蟲子,生怕吃掉一顆少了收成。從這些說,心中國的領導就比前麵的好吧,定是讀了紅樓的。

到了新時代紅樓還有新看點?有啊,否則怎麼與時俱進呢。科教興國是吧,可此時的娃子哪裏肯好好學習了,早戀現象更是……唉,要讀紅樓啊,紅樓講的便是一個名叫賈寶玉和一個叫林黛玉兩個小娃子早戀的故事。此二人都是一等聰慧之人,可由於早戀了,二人是稍有不順就會胡思亂想,傷心失落,無心學習。以至於賈府寄予厚望的接班人落了個出家的下場,豈不可悲?這都是早戀危害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