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鬧元宵元春省父母;詩明理顰兒得青睞(二)
元春聽弟弟說話,看眼匾額,“紅香綠玉”微微搖頭。“何不用,怡紅快綠。便稱怡紅院。”說完看著弟弟。
小本一聽果然如此,笑笑道:“姐姐說的本是不錯的。隻是此刻說來卻是不妥。”
元春聽了微怔,引著寶玉前行兩步,不等後麵人隨上便停了步,然後輕聲道:“有何不妥?”
小本學著元春,壓低聲音道:“姐姐未歸之時,若用這個‘快’字就妥帖了,那時愚弟心中隻恨每日太長。而眼下,姐姐即是到了家中,那這個‘快’字便不妥了。此時愚弟恨不得長繩係日。哪裏還見得‘快’字了。”
元春聽了滿臉笑意,“若依著弟弟,此處該用何名?”
“怡紅綠玉可好?還可稱怡紅院。”小本說完,見元春眉頭一動,看來寶釵說的對了,元春果然不喜‘綠玉’字。便忙道:“冷燭無煙綠蠟乾,”說完見元春眼中含笑,便繼續道:“蠟,極易消融。今日喜慶之日……”小本頓了一下,“姐姐好像忘了弟弟之名了。”小本是絕對不會允許此處換成怡紅快綠的。至於瀟湘館,蘅蕪苑,這樣的地方他是不怕的,即便有鳳來儀被元春改成瀟湘館,那他也不會讓黛玉淚雨瀟湘。
元春看著寶玉,直覺有些陌生,可越看越喜。“倒是說了些道理。雖說不見長進,可見是用心了。”說完,扶著往前而去。看來元春是同意自己的說法了,這便好,此處一過,餘下的便不多了。賈母,王夫人等後麵陪同,見姐弟二人有說有笑,心中自是高興,腳步愈發慢了下來。
“姐姐慢些!”二人站穩,“姐姐覺得園景如何?”
“山有致,水有序,亭台樓閣鋪陳華麗,點綴新奇。遠觀成景,近看如在畫中。隻是……”說著看向弟弟。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說著看向元春,見其點頭又歎道:“隻是太奢靡了。看起來非是骨肉親情回家歸省,倒像做戲一般。”元春微笑點頭。“無法的,聽聞姐姐得了封號,家中人自是心喜了。何況父親隻愛詩書,向來不理俗物,全憑幾個哥哥拿主意,今日這般,已算很好了。”
聽弟弟話中有話,怎奈時間緊迫,況且又涉及長輩自是不好多說。元春可不是小本,說話沒個顧忌。隻想說些賈政壞話,免得他日後找麻煩。
小本也沒指望一棒子打死,況且自己能活多久還是個未知數。之所以強調怡紅院的名字,也算是全了寶玉名頭。眼見元春不語,便含笑引路,等過了杏簾在望(稻香村),一到蘅芷清芬(蘅蕪苑),便轉頭回去。小本心中有數,自是暗喜。看來距離自己的猜想又近了一步。
到了正殿,元春下諭免禮歸座,大開筵席。賈母等人在下相陪。尤氏、李紈、鳳姐等親自捧羹把盞。小本站在一側,元春讓他去坐,隻是搖頭。“娘娘請用,臣弟站此便好!”元春更喜。
一時間元春用罷。撤掉殘席。又命傳筆硯伺候。不等旁人動手,小本上前研磨。元春親自提筆,為自己所看,所喜之處賜名。“有鳳來儀”賜名“瀟湘館”;“紅香綠玉”改作“怡紅綠玉”即名“怡紅院”;“蘅芷清芬”賜名“蘅蕪苑”;“杏簾在望”賜名“浣葛山莊”又有“綴錦閣”,“含芳閣”等等。見了怡紅綠玉四字,小本這才徹底放心。元春最後又作詩一首,也算給園子賜名“大觀園!”
放下筆,元春又命姐妹們作詩。下麵桌案早已擺放得體,一直在側的小本自然看的一清二楚。偷空又裝作乏累的樣子,下了下身子,起來後嘴角帶笑,元春的位置高於下麵,所以即便坐著,可看下麵依舊明朗。來不及多想,元春示意下去作詩,而且是一人獨做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