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天子的茶道(五)(1 / 2)

“回皇上,民女剛才所唱的名叫《幽蘭操》,而非《猗蘭操》。”沈琬迅速地作出回答,康熙一笑,“《琴集》之《幽蘭操》?”

“皇上,您這是考校民女呢?《猗蘭操》共有兩首,一首是孔聖人所作,一首則是唐代文人韓愈,因仰慕孔聖人的高潔胸懷,依照《猗蘭操》唱和了一曲。至於《琴集》記載的《幽蘭操》,就是指孔聖人的《猗蘭操》。”

“不錯。”康熙點點頭,臉上的笑容依舊。

“但是此《幽蘭操》非彼《幽蘭操》。孔聖人當年作《猗蘭操》,是因為他生不逢時,沒有遇到一個真正胸懷天下的明主。所以當他遇到不以無人欣賞而不香的幽蘭,便撫琴作下了《猗蘭操》。其曲中之意,多有壯誌難酬之感。而韓先生唱和的,更多的是闡明他淡泊自守的心意。然,無論是孔聖人的《猗蘭操》還是韓先生的,都與今日江山相去甚遠。”

“孔聖人的《猗蘭操》與今日江山相去甚遠?”

“春秋時期的君主,隻想稱霸一方,所以他們目光短淺,看不到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妙處。而皇上您,平三藩、收台灣,如今還親自南巡,視察民情。您是一個心懷天下的英主,也是一個身體力行的明君。這兩天,魏公公說了好多皇上沿途召見士林學子和田間農人的事跡。民女聽的,欽佩極了。像您這樣充滿仁愛與仁義,又心懷天下的君主,怎會讓孔聖人的懷才不遇再次重演?”

“所以你就將文王飛熊入夢的典故寫入了《猗蘭操》?”

“皇上,您又隻說對了一半。天下賢才得到皇上的重用,是‘采而佩之,奕奕清芳’。如此,上有明君,下有賢臣,便是‘君子之守’君子當道,‘子孫之昌’子孫昌隆。故而……”沈琬故意停了下來。

“故而?”康熙接道。

“故而此曲名叫《幽蘭操》。”

“哈哈哈——好一個君子當道,子孫昌隆!好一個故而名叫《幽蘭操》——哈哈哈……”

索額圖、明珠等人候在柴扉籬笆外,久久不見康熙出來,本已有些不耐。如今突聞皇上開懷大笑,眾人均流露出感同身受的笑容。隻是眾人心中到底如何做想,便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大紅袍珍貴已極,鐵觀音雖不及大紅袍,卻獨取其蘭香。”火候已到,沈琬便一氣嗬成說道:“孔聖人以幽蘭喻君子。今,陛下肅清宇內,令天下臣服,正是久戰之後的大治之時。鐵觀音恰在這時問世,正是預示著皇上將得到更多的,治理天下的賢才。”

沈琬這話也說的十分巧妙,她雖不知伴駕的大臣有哪些,但她卻知道沒有一個皇帝對自己現在倚重的大臣,是不看好的。所以她才說“皇上將得到更多的,治理天下的賢才。”,而不是“皇上將得到治理天下的賢才。”

“好好好!朕將得到更多的治理天下的賢才,這句吉言,朕記下了!”

“從明春開始,鐵觀音便可以開始大麵積種植了。待到三載之後,天下茶客,便可以品嚐到這充滿‘王者之香’的香茗。那時,便是皇上的聖澤惠及天下之時。也是天子的茶道,感召於人間之日!”

“天子的——茶道?”康熙仿佛以為自己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