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生財
人既沒有虎狼之速,也沒有熊豹之力,之所以能在這自然界生存,且又逐步取得了霸主地位,就在於人能借他力而生存、發展和壯大。所以“借”的哲學深融於人類的每一次前進的步伐之中。而每個個人要想成事、成名、發財,更應深諳“借”的學問。作為一個社會的人, 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決定了他隻能專於某一門、通於某一域,不可能千技皆有,萬事都通。因為單個的個人受的教育有限,接觸的事物有限,要想幹事,必須取借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就是“借”。所以古人才有“借船出海”、“借雞下蛋”之類的成語,以告誡人們如何以“借”行事。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社會分工更加精細、更加專業化,這就決定了單個人的知識技能 更加有限。憑一個人的能力打天下,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成就自己的事業。在“借”中遊刃有餘的人,才可能在未來社會中成為一個成功的經營者。
1鬆下借力“尋寶”
有一天,鬆下先生去一家工廠參觀,看到一個矮個子的工人正在勤奮地操作機器。
“你是什麼時候來這個廠的?”鬆下詢問道。
“我因家鄉發生大地震,所有的家產毀於一旦,才離鄉背井來大阪的,進這個廠工作差不多有10天了。”
鬆下先生看到這名年輕人工作態度熱忱而勤勉,甚至比這個廠的廠長更受感動。不久,當鬆下再次和這個廠長會晤時就忍不住地向對方提出:
“你手下有名相當不錯的工人,十天前我看到他操作機床,動作十分熟練,看來,似乎是駕輕就熟呢?”
但這個廠長卻連連搖搖頭道:“他呀!差遠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工人話這麼多的。甚至連我提的問題他也要批評,那家夥我非常不欣賞!”
鬆下莞爾一笑:“雖然這麼說,我仍覺得那個人十分難能可貴哩!”
“我可吃不消,這樣吧,這個人讓你雇用好了,正巧我們這兒也沒有多餘的差事給他做,就拜托你啦!”這個廠長拱手說。
鬆下先生隨即回道:“既然你這麼說了,就讓給我好了,我一定會好好待他的,謝謝你!”
這個年輕人就是中尾哲二郎。後來他在鬆下電器的發展過程中成了一位台柱級的大人物。當時鬆下電器員工還不到二十人,不可能聘請到有名望的人才,慧眼識才,正需要鬆下先生這樣的伯樂。
點評
企業經營表現在進行籌資的方式繁多,如銀行貸款、發行股票、發引債券、引進外資、買方借貸、賣方信貸等等,在具體操作時,可同時因地而異。尤其是,技術和人才是開發新產品的關鍵,如果自己的技術和人才有限,不妨“借一借”,一方麵盈利、另一方麵也有利地把科學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鬆下先生從一工廠“尋”來的“寶物”,可謂“借”之舉了,為其在今後贏得了碩果。這同時也告訴讀者們一個事實:優秀人才幾乎都是從被丟棄的垃圾中挖掘了出來的。
2巧借名人生財
1987年,陳李濟藥廠投產了一種新產品“補脾益腎丸”,由於剛麵市沒有名氣,前來購買和訂貨的人很少。這時,中華醫學會在廣西柳州召開一年一次的全國內科專家臨床會議,共有300多名全國著名的專家和教授參加。這個廠得知後,立即表示願意讚助這次會議,但要求允許派人到會向專家們介紹自己的新藥“補脾益腎丸”,聽取專家們的建議和意見。雙方達成協議後,藥廠派人向專家們介紹新產品,經初步鑒定後,專家們給“補脾益腎丸”以高度評價,還建議在全國推廣使用。該廠把專家們的意見和評價通過媒介發布出去,產品馬上受到了注視,訂單不斷,很快暢銷到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廠把日產量從5萬瓶升到12萬瓶,仍然供不應求。
索尼公司是善於運用名人形象的老手。1970年,英皇儲查爾斯王子到日本參加國際博覽會。索尼公司通過英國大使館為王儲安裝了一台電視機,索尼公司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令查爾斯王子十分滿意。在英使館舉辦的酒會上,索尼公司董事長認識了王儲。王儲對索尼公司的服務表示感謝,並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如果盛田昭夫在英國辦工廠,別忘了辦在自己的領地內。
後來,索尼公司果然在英國辦廠。在公司的開業典禮上,查爾斯王子親臨祝賀。這一則消息迅速傳遍英國,索尼公司很快在英國站穩了腳跟。80年代,這家工廠要擴建,公司再邀王儲前來訪問,王儲派戴安娜王妃前來祝賀。當時王妃有孕在身,盛田昭夫組織人照顧得極為周到。在王妃參觀工廠時,盛田昭夫讓她戴了寫有“索尼”字樣的工作帽。攝影師及時拍下了這一照片。這樣,全世界都看見了王妃在索尼工廠參觀,索尼公司的影響進一步擴大了。
點評
專家和名人常是公眾注目和信賴的對象,如果能利用他們的特殊身份來代表自己的公司,常常會給自己的公司帶來好的形象。這是因為人們總希望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而專家名人和自己的選擇一樣,無疑會引導和堅定自己的選擇。
因此,如何利用專家名人來擴大自己的形象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課題。當然,利用專家名人效應,一定要注意所用的這些人要和產品有關,這些人應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否則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和厭惡。
3廣“借”人緣致富
高木悟郎是一名印刷業務承攬者,他沒有一架印刷機,也沒有一個鉛字,說明白點,他隻是個印刷掮客。然而憑著他與印刷廠商及客戶的良好關係,他的生意卻做得不錯,他到處去找客戶,把生意送到印刷廠去,從中賺取二成傭金。他的傭金並不是賺顧客的,而是在“批發價”和“零售價”之間賺取差額利潤。
委托掮客聯係印刷,費用可以比市價便宜,這就是高木贏取顧客芳心的主要原因。他自己賺了一手,顧客也占了便宜。至於印刷廠呢?由於掮客的照顧,他們可以少請幾個業務員,並且生意又穩當,何樂而不為呢?
高木住郊外,他在市中心租了一個辦公室,月租7000日元。他請了一位小姐專門接電話。當然最初做生意連這個費用都可以節省。而且像他這種專靠人際關係賺錢的人並不需要什麼華麗的辦公室。
點評
高木成功的秘訣無他,就是廣結善緣,活用人際關係。他結交了許多朋友,這些朋友分散到各個公司,因此各個公司的生意就介紹給他,他的顧客還會介紹其他顧客。如此朋友越來越多,顧客也就越來越多,生意自然越做越大。
4招才“進寶”
白雲山製藥總廠的起飛是從貝兆漢同誌擔任該廠的廠長兼黨支部書記開始的,他治廠有方,在他領導和管理下的白雲山製藥總廠,先後采取了多項卓有成效的決策,從而引導了企業往高速發展的軌道前進。其中卓有成效的一項決策是知人善任。貝兆漢認為:開創江山,成就事業,治國於天下,哪一項都離不開人才。人是第一可寶貴的,人可以創造一切,而人才則是寶中之寶。為此,他慧眼識才,誠心愛才和聚才,用人不疑,敢於用才。1978年他走馬上任不久,在當時“左”的幽靈尚未徹底消除的情況下,貝兆漢不畏阻力和風險,出自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意願,決定從社會閑散人員中招聘科技人才。當時因為仍受“左”思潮影響,很多有才幹的人員不受重用,甚至無業可從。白雲山製藥總廠此一舉動,很快把社會上那些受到政治歧視的專業人才吸引進來,為企業的騰飛奠定了科技基礎。在這個問題上,說明該廠的領導既有識才、愛才和用才之心,也說明他們有遠見,有敢於冒風險的企業家的胸懷。
點評
經商猶似打仗。打仗能取得勝利的原因離不開戰術和人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是霸王項羽,卻敗於力量弱小的劉邦手裏,落得自刎身死的悲慘下場,不能不令人興歎和感慨。人乃萬事之靈,無人無以成事,無賢人無以成大事。人無完人,人各有所長,隻有最大限度地把各種各樣的有識之士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善於發揮其所長,才能集思廣益,所向無敵。商業諺語說:“死店活人開”。用好自己的同時,更應注重人才。
5請別人為自己賺錢
自己能經營賺錢的企業家,說明他有經營本領。不用自己經營,請別人為他賺錢的企業家,更體現出他的經營才華。實踐表明,往往後者比前者所賺取的錢更多。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預寫自己的墓誌銘是這樣的:“睡在這裏的是善於訪求比他更聰明者的人。”
卡耐基如實地寫下他一生的發跡結論。他白手起家,成為世界鋼鐵大王,在鋼鐵行業乃至其他行業中,實屬奇跡。卡耐基未受過高等教育,更未學習過鋼鐵知識,怎麼能夠經營好年產幾千萬噸鋼鐵的鋼鐵廠呢?最主要一條秘訣,請別人為他管理,也就是他所說的,善於訪求比他更有管理鋼鐵業才能的人為他服務。他在1912年時,竟然以年薪100萬美元聘請查理·斯瓦伯(Charles Schwab)為其鋼鐵公司第一任總裁,當時不但震驚美國,全世界亦為之咋舌。須知道,當時的100萬美元跟現在的1億美元不相上下,這不失為空前絕後之舉。
為何卡耐基如此慷慨聘斯瓦伯為總裁呢?他深知斯瓦伯有高超的企業管理才能,相信他賺取的錢遠遠多於給他的工薪。事實不出卡耐基所料,斯瓦伯第一天上任就使其鋼鐵公司每班產量提高15%左右,即從每班產6噸升為7噸,1個月後,產量成倍增加。產量的增加,在同等的設備和人才、物力投入的情況下,說明其成本降低了,盈利大增了。卡耐基的鋼鐵公司自從斯瓦伯任總裁後,迅速扭虧為盈,並促使了卡耐基成為鋼鐵大王,卡耐基所賺到的錢比斯瓦伯所得的工薪多了成千上萬倍。
點評
自己能經營賺錢的企業家,說明他有經營本領。不用自己經營,請別人為他賺錢的企業家,更體現出他的經營才華。實踐證明,往往後者比前者所賺取的錢更多。聰明的卡耐基早已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盡人之智為己用”的古今中外之高明之道。
6借助他人圖發展
中內功自1957年創業以來,一直是視各時期的需要,挖掘各種合適的人才,才使得大榮企業得以迅速發展。
首先是選中弟弟中內力的總經理的朋友,接著是在1962年,為了要創造新鮮食品的安全流通製度,而對神戶青果公司的兩個專家進行挖角。1965年,又從他家貿易公司禮聘能力強的戰略家。1970年,從工會挖來有關勞工事務和會計方麵的專家,接著又從三越公司企劃處將長岡等人挖過來。對於這些事,日本評論家在“中內功的研究”一文中曾提到:
“長岡在1974年時,擔任野村昌平的董事長主任秘書,後來轉到大榮任職。長岡雖然離開三越,但是,他和野村的友誼十分深厚,1975年,長岡和中內功到東京,野村還邀請他們吃晚飯。”
從這些情形來看,就知道中內功對挖角一事是十分重視的。這些從工會、貿易公司請來的人才,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和見聞,以他們的智慧再配上中內功的新構想,使得大榮迅速發展是必然的結果,所以中內功的確是領會了孫子兵法的精華。
堤清二也是在一無所有“無人才、無金錢”的情況下出發,所以他也很重視挖角,他深知要想讓公司前進,就必須要有各方麵的人才來推動。尤其是他的資金匱乏,必須大量籌措資金,才能成功,所以在挖角的選擇上,難免就偏重有構想或是在財政界、銀行出身的人。
1973年4月,三越公司的常務董事阪倉芳明和岡田董事長離開三越,堤清二就以三顧茅廬之禮來邀聘他們擔任西武百貨公司的副董事長。當堤清二50歲時,他退出董事長之位而擔任會長,擢升阪倉為董事長,並兼任綠屋公司的董事長。阪倉為了報答堤清二的知遇之恩,而竭盡心力為西武奮鬥,將原本屬於三流的百貨公司,發展成全日本年營業額第一的公司。而堤清二邀請阪倉的事,後來被評論為是“畫龍點睛”的挖角方式。
點評
求人,有多種求法,挖角是其中一種經商者常用的方法。因為“挖”來的人通常都是有經驗、有技術和智謀的人才。花巨資“挖”來幫手,並不會造成虧本,相反,人才的潛力是無窮的,這叫“高投入,更高的產出。”尤其從敵對公司挖角,使其成為自己的參謀,更有成效。孫子曰:“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