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離京(1 / 2)

碩大的江湖每日都是在上演著恩怨情仇,江湖兒郎江湖死。高高在上的神仙宗師人物終究隻是少數,江湖之中,更多的還是堪堪達到褪凡境的修士,這些人都是熱血四湧的年紀,心頭充斥的那種橫行江湖無忌,成為實打實的大人物,受萬人敬仰的大俠,從此榮華富貴,美女佳人,也就都在掌握之中。

從此翩翩少年俠客就是可以衣錦還鄉呐!

但是真正在江湖裏沉浮翻湧而混出名堂的人終究是鳳毛麟角,更多的的是淒慘的在江湖終老,甚至就是莫名的就是死在江湖的波濤裏。

於是這些掙紮在底層的修者也就是把熱切的目光都放在了那些武學聖地還有高高在上的諸子百家身上。就像是瀘水劍莊啊,雲嶽宗啊,江南道啊這些曾經被孫雍一一捅過的江湖聖地。隻有一有傳人行走江湖,也是在江湖之上萬眾矚目閃著光的人物。

最是高深玄奧的引氣法訣,威名赫赫的神兵利器,極為誇張的強橫法相,令人眼紅的天材地寶,都是這些人身上最是明豔的標簽。

江湖中人也就紅著眼瞅著,想法也是紛繁偏雜,有的是想做江湖驕子的馬前卒,分一口湯羹般的好處,有的就是單純的仰望,堅定的認為自己一定會用執著和汗水達到這些人的高度,有的則是期盼著殺人越貨,華麗麗的逆襲。

不管是什麼想法,現在整座江湖卻是把注意力都是放在了西境的昆侖山。巍巍昆侖山,堂堂道家聖地,半山青翠,半山冰雪,也有著青白山的叫法。

就是這樣一座瑰麗的山頭,卻是連接的發生了幾件讓江湖中人津津樂道的事。一個就是來自於昆侖山上天下第六的老道士,實實在在的神仙人物。道法天成,其勢巍峨。就這麼趕赴昆侖之西的靈山,與天下第一死鬥,為整個大秦換來了十年太平。可敬可歎的神仙行事,不過如此。

當然啦,逝者已去,老道士的英姿在怎麼讓人感懷敬仰也是對那些江湖兒郎無益了,現在這些江湖中人雖然眼睛是緊緊盯著道家昆侖山,但也不是在盯著老道士了,而是因為昆侖山上的二師兄百裏吾,就是要下山了!

雖然百裏吾在江湖上不甚出名,但是據傳百裏吾的劍術造詣實在昆侖山上首屈一指,昆侖山什麼地方?江湖之上頂高頂高的傳承去處,能在昆侖山上在劍道上首屈一指,放在整個江湖裏,百裏吾怎麼也是在劍道之上鳳毛麟角的存在吧?

要是能夠受到百裏吾的青眼,引薦進入道家,或是能隨手因為心情明朗而給予些神兵寶藥,或是傳下個一招半式,也是能夠在江湖上威風好久吧?

正是大部分盯著昆侖的江湖中人心中最是熱切和僥幸的想法,江湖也是不缺乏這樣狗血的奇遇。

至於另外一部分殘虐膽大包天的人,也就是在咂摸著殺人越貨的好戲了。從上山後就是從沒下過山的劍癡百裏吾,不知吃得消否?

先不管下山的劍癡百裏吾,在廟堂之上,也是有這令人驚異的變化,自從先皇駕崩以來,除了情況最為特殊的兩朝老太尉孫山外,三公六部九卿就是沒有換過坐席,是整個安京朝堂難以撼動的巨石,也是大秦名副其實的名卿巨公。

然而就是這樣的巨擘豪臣,居然是是在欲來的風雨之下,卸任了六部尚書這樣的尊貴職位。

原兵部尚書孫明傑,一紙辭呈直接由兵部發往贏氏天宮,自卸身上兵部尚書的職位。孫明傑在位的時候,就是暗暗靜靜的依附在李文石的李黨之下,除此之外,就是不鑽營,不結黨。孑然一身。所以就算是孫明傑這樣突然的卸任了兵部尚書這樣的職位,安京官場也是沒有想象之中的震動。

所謂樹倒猢猻散,但要是書上本來就是茫茫幹淨,倒了也就是倒了。

但是雖然說安京朝堂裏沒有這樣的震動,但也是慢慢透出一種危險的熾熱來,孫明傑這樣一退,朝堂之上就是空出了一個尚書這樣尊貴到無以複加的職位。兵部幾位侍郎都是拚了命的走動,想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想要在有生之年在這宦途上更進一步。

孫明傑為什麼離開安京朝堂整個安京都是明白的,先皇曾經以一篇治國十疏製定了林林總總十數條國策,最是神來之筆的,就是滅藩鎮。

甚至先皇就是極具魄力的直接從權勢彪炳的兗州孫家動了手,那時的孫家枝繁葉茂,不管是在安京,還是在九州各州郡,甚至是在江湖武夫的世界裏,都是具有極為強勢的影響力。而先皇則就是大手一揮,謀劃數年,以迅雷不及掩耳將孫家打擊的支離破碎。

原本這就是一個極為經典精妙的除瘤之局,站在大秦的立場,無論孫家是怎樣的想法,孫家其實就是大秦的毒瘤。

然而先皇卻是沒有趕盡殺絕,反而是官拜當時率軍回京的孫山石為三公之首太尉,又任孫雍為兗州王,甚至還是納孫以雙為妃,最後就是封孫以雙為後!

這也是當時李文石、荊巨鹿之流怎麼也想不明白的。

自從孫山石卸任太尉,孫係一脈的官員在朝堂上也是銷聲匿跡,原本整個安京都是以為,朝堂之上孫艾可能還蘊藏著孫山石的影響力,但是再也沒有孫氏一脈的官員。但是孫艾在入京封王之時,卻也是把孫明傑這樣高居兵部尚書的大擘給暴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