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宇宙的未來(1 / 2)

世界之始隻有一種物質,之後,世界產生了變化,生成了其它的物質,在世界某處最初產生第二種物質的地方可以認為是宇宙中心。因為宇宙會在這一處大致對稱性地向各個方向發展和演變,因此這一處可以認為是宇宙中心。

宇宙中心是會在引力的作用下產生星體的。經過演變,宇宙中心的星體可以產生十分大的引力,從而變成一個有巨大引力的類似於黑洞的引力體。

最早預言黑洞存在的是法國的科學家拉普拉斯,在1798年,拉普拉斯提出,假如一個星體的引力足夠大,星體在其引力作用下就不能發出光線。1939年,另一個科學家奧本海默指出,假如一個星體的質量保持不變,但在引力作用下一直收縮,最後這個星體就會成為一個密度十分大質量十分大而體積卻十分小的星體,這個小星體就是所謂的黑洞。

其實黑洞未必是體積極小極小的星體,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物質是由力粒子組成,而力粒子是有體的,而且這個體是不會變化不能被壓縮的,因此星體的體積隻能壓縮到一定的程度,而不可能無限製的壓縮;其二,星體會具有斥力,在斥力的排斥作用下,星體的體積也不可能無限製的壓縮。

黑洞是指引力甚大的星體,由於斥力是亮色的,而引力是黑色的,在較少的斥力和較多的引力下,這樣的星體就會呈現黑色。由於這些星體上的物質引力對比斥力相較於一般的引力星體要大,因此呈現更深的黑色,成為比較標準的黑洞。黑洞的質量十分大體積相對比較小,因而密度十分大,並主要由於引力十分大的緣故,而會發出比較強的磁場和電磁波,又或者是其它一些引力比較大的微細粒子流。

大家要注意,在我的概念中,黑洞隻是指引力甚大的引力星體,對於那種密度極大而能無限製地壓縮體積甚至隻壓縮為一個點的星體是不存在的。而這種星體的特點與普通的引力星體的特點也沒有特別大的不同,隻不過它們引力較大,呈現較深的黑色,因而區別於一般的引力星體而稱之為黑洞。黑洞同樣能夠釋放斥力和引力,也是能夠看見和測知的。當然,我們未必能真的看見黑洞的本體,因為其黑暗會由於缺少光線而向外延伸了更多更大的黑暗。因此在黑洞的附近我們或許隻能看見一大片的黑暗。

到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英國科學家哈肯曾經指出,黑洞不可能永遠存在,在一定條件下它會消失。

到底黑洞有沒有可能永遠存在?其實是不可能的,黑洞的結局主要有兩種,其一是演變為黑洞的星體在引力星體和斥力星體的循環中,體積質量由於斥力的不斷釋放而不斷變小,最後在吸引作用下與其它星體成為一體;其二是黑洞演變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會爆炸,若果成為碎塊的話,就結束了它本身的演變曆程。當然,這些碎塊還會繼續其本身的演變,不過,作為黑洞這個整體而言,可以說其演變曆程是結束了。這兩種情況也是星體的普遍結局。

對於第一種情況,很容易就可以明白,因此我就不多說了,下麵我主要談談第二種情況。

我們知道,星體是不斷循環在引力星體和斥力星體之間的,星體上的引力斥力也在不斷轉變。由於星體上各物質的強度不可能永遠相符於引力斥力之間的轉變,特別是不可能永遠相符於斥力的轉變,由於這個原因,當星體上物質的強度不能承受斥力的迅猛變大時,星體就會發生爆炸,因此星體並不可能永遠不斷地循環在引力星體和斥力星體之間。

把上麵的星體循環理論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地說就是:當黑洞循環到一定程度,在某一個循環中,它的引力物質不斷大量轉變成為斥力物質的情況下,並且本身物質不能承受斥力迅猛變大之時,黑洞就會發生爆炸成為碎塊,從而結束一個星體本身的演變曆程。

宇宙中心與黑洞的情況是類似的,下麵我們來看一看宇宙中心的情況。

我們知道,宇宙中心存在著巨大的星體,這些星體牽引著宇宙中心的巨大係統,由於星體的綜合力以橢圓為等一,因此宇宙中心的巨大係統比較多地呈現為大致的橢圓體,又或者是大致的圓球體。當宇宙中心的巨大係統演變到其綜合力呈現以大致的橢圓為等一時,宇宙中心的巨大係統就會是大致的橢圓體。當宇宙中心的巨大係統演變到其綜合力呈現以大致的圓為等一時,宇宙中心的巨大係統就會是大致的圓球體。當然,物質和引力斥力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宇宙中心的巨大係統在不同的演變階段,還會存在著其它的種種形狀和種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