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石頭的上麵,黑貓用牙齒叼起了一隻小狼的屍首。隨即,它從大石頭上麵跳了下去,並飛快地跑出亂石區。
又過了約莫半個小時的時間,一隻母狼與一隻公狼同時出現在了狼窩的附近。當它們聞到血腥味的時候,它們的身上的毛都豎了起來。加快奔跑速度,它們毫無顧忌地向狼窩的方向衝來。
聞著狼窩前地上的血跡,公狼和母狼都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吼叫聲,“嗷————”
*******
回到羊群那邊,迭林巴烈與庫兒合在附近,找到了一個塔塔兒族的牧人。將羊群暫時交給他看管後,他們就帶著趙英俊向兀兒失溫河上遊的紮裏不花的氈帳那邊,趕去啦!
(氈帳即蒙古包,便於區別普通牧民的氈包,而如此寫作。)
在古代的蒙古部族中,氈包從外麵看,呈圓形,多用條木結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易於拆裝﹐便於遊牧。
~~~~~
兀兒失溫河上遊的一個較大的氈帳中。
紮裏不花正與自己的妻室博蘇兒默坐在鋪墊上麵。厚厚的鋪墊,是用牛皮做成的,裏麵塞著柔軟的羊毛,坐在上麵很舒服。
一般牧民家裏麵的蒙古包都分三個圓圈。東西的擺布分八個座次。不僅八方都有安放東西的地方,正中還有安放有香火(灶火)的地方。南麵是門,不能放東西。蒙古包裏麵主要包括:鍋灶(就是一個用火撐支撐起來的架子)、地毯(一般都是羊毛氈子做成)、安放神位的地方、擺放男人用品的地方、放置馬鞍的地方、擺放女人用品的地方,還有擺放食物的地方、擺放奶缸、水桶的地方、辛門(門口鋪木板,不放東西,隻供人們出入)。
不過很顯然,紮裏不花的這個氈帳裏麵的擺設,就要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啦。
在紮裏不花的身前,擺著一張長桌。在桌子麵上,有工匠所繪製的流雲以及駿馬圖案。
長桌上放有平底銀盤。在銀盤裏麵擺放著羊肉,羊肉上插著一把刀子。銀盤旁邊是一個用紅銅製作而成的銅壺。銅壺裏麵裝的是馬奶酒。銅壺的形貌就像平日間所見到的大茶壺。
博蘇兒默從銀盤中抓出一塊撕好的羊肉,塞進了紮裏不花的嘴巴裏麵。紮裏不花伸出粗壯的手臂,一把就將博蘇兒默攬到了自己的懷中。正在他與博蘇兒默溫純的時候,氈帳的外麵,卻是傳來了紮裏不花的奴仆察石兒的聲音。
“主人!庫兒合與迭林巴烈帶回來了一個異族人,說是西夏國的探子。您要見他們嗎?”
紮裏不花眉頭微皺,鬆開了那攬著博蘇兒默的手臂。而後,他吩咐帳外的察石兒,道,“察石兒,你讓他們帶那個異族人過來吧!”
蒙古部族的氈包彼此相距都比較遠。隻有最為部落首領所信賴的族人,才能夠居住在部族的首領的帳側。就像紮裏不花,他的氈帳附近除了十幾戶最為信任族人的氈包,或者追隨者居住在他的氈帳附近外,其他的塔塔兒部族的人,大都分布在兀兒失溫河的流域。
察石兒得令後,就去外麵準備帶庫兒合還有迭林巴烈進來。
紮裏不花讓博蘇兒默退出了氈帳,讓其回到自己的氈包裏麵。平日間,紮裏不花是不住在氈帳裏麵的,他都住在博蘇兒默的氈包裏麵。他的這個氈帳是用來接待部族人,還有處理部族裏麵事務的地方。
回到自己氈包的途中,博蘇兒默剛巧遇到了被察石兒帶來見紮裏不花的庫兒合與迭林巴烈二人,以及被庫兒合捆成了粽子般的趙英俊。
“博蘇兒默夫人!”(其實一般的時候,蒙古人稱呼彼此,都是直呼名字的)
察石兒恭敬地向博蘇兒默微微地躬了躬身。
庫兒合與迭林巴烈一同上前,行了一禮,叫了聲,“博蘇兒默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