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的好:“亂世的黃金,盛世的古董。”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月裏,隻有黃澄澄的大金魚(金條)才是硬通貨。但在有眼力的盜墓者眼中,動蕩的年代,國家法律已經如同虛設,正是發丘掘墓,竊取冥器的好時機。等到有朝一日社會安定下來,古董的價格必定看漲。屆時再將手中的古董出手,必定可以賺個盆銻滿盈,安生的過下半輩子。
魯北之地,有一遊方道士,姓陳,名暮生,此人原是貧苦出身,因長年幹那掘墳盜墓的勾當,而他所經手的墓葬無一不獲成功,因此外人便送了他一個“盜王之王”的稱號。時年,“盜墓之王”陳暮生正是瞅準了這個時機,夥同一幹手下,竄至黃河之北,想要找上一處大墓,幹上一票。
經過多方打探之後,陳暮生的手下終於探聽到了一個消息,說是在青山一帶有座唐代大墓,經探查之後確定,那墓還算完整,想來裏麵必定有許多的寶貝,隻是,墓地周圍多樹木雜草,傳聞還有山鬼妖魔出入,許多當地人也不曾進去過,而有些誤入其中的人,也從沒有人見到出來過,其中隱藏的凶險可想而知。
但,陳暮生是何許人也?
此人經營此道幾十年的時間,曆來是個膽大包天的主兒,大大小小的墓葬挖掘了不下數十,他深知“富貴險中求”的道理,對這些傳聞並不以為意,如若毫無凶險,那墓也就輪不到他來挖了。當下,陳暮生連夜召集了弟兄,趕往青山一帶,想趁夜色掘了這座唐墓。
然而,這一次盜墓,卻是陳暮生想的簡單了,甚至還差點要了他的性命。
當時,陳暮生帶領眾手下來到青山之後,手下就有幾個弟兄無緣無故的發起了瘋,見人就咬,見物就殺,無奈之下,陳暮生親手結果了幾人的性命,眼見的前途凶險,手下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陳暮生卻一意孤行,認為墓中凶險,肯定是墓主身份尊貴,裏麵財寶無數的緣故。好說歹說,眾人這才再次整理了行裝,繼續向墓中進發。
但是,眾人越往前走,墓中卻越發的凶險了,等到了主墓之時,跟隨陳暮生的眾人都已死去,隻剩下了陳暮生一人,而他此時也是斷了一臂,瞎了一眼。再看那墓室之中,哪裏有什麼金銀財寶,空空蕩蕩的棺材裏也隻放著一個破舊的包裹。
陳暮生滿心歡喜,以為是什麼了不得的寶貝,打開一看,卻見包裹裏麵嚴嚴實實的包著一本不知名的經書。
曆盡千辛萬苦,九死一生,隻得了這麼一個破東西,陳暮生心中的苦楚可想而知,一時之間,陳暮生萬念俱灰,再也沒有了先前的雄心大誌。
出了古墓之後,陳暮生肩不能抗,手不能挑,隻得一路以乞討為生,苟延殘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