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南非的CO2排放量占非洲總排放量的42%,一些北非國家的總能源消耗從1980年到1998年增長了44%,也在總排放量中占了很大比重。在某些地區,為了促進資助電力生產、工業發展的經濟戰略以及消費的增長,已經使排放量有所升高。巴西聖保羅“汙染穀”庫巴陶的一條煤氣管道爆裂,燒死了近旁一個貧民窟的500多名居民。8個月後,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的液化天然氣工廠爆炸,導致2000名左右的貧困居民喪生。數百人在夢中死去,這正是大量甲基異氰酸鹽煙所導致災害。無獨有偶,在非洲的毛裏求斯,總能源消耗在1990-1998年間翻了一倍,CO2排放量從1991之後的5年裏增長了23%。私人轎車數量的迅速增加、許多破舊的商業是排放量增加的另外一些原因。車輛的排放主要是鉛汙染源,也造成了煙氣、噪聲和灰塵汙染。在阿爾及利亞、毛裏求斯和摩洛哥,人們製定了政策來鼓勵使用更新的、少汙染的交通工具,在埃及、突尼斯和南非,政府提倡甚至資助使用無鉛汽油。工業生產過程也是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尤其在工業集中的城市地區,各種汙染物結合在一起有時會形成大氣煙霧。在非洲北部、非洲南部、西印度洋島嶼及一些大城市,呼吸係統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這反映了空氣質量的惡化,其主要原因是家庭需在室內燃燒煤、木材、石蠟、家畜糞便和生活垃圾,以及其它工業和車輛排放造成的。在次撒哈拉地區,傳統的燃料占1997年總能量消費的63.5%。許多國家都已經製定了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或是國家環境行動計劃,它們強調了大氣汙染的來源及影響方麵的工作。在加納、南非、肯尼亞烏幹達、讚比亞等一些國家已引入了立法,對諸如礦山、公路和一些工業運營等具有潛在高排放的開發項目進行必要的環境影響評價。
B、美國氣體排放許可證製度
每個排汙口是一個小汙染源(小泡泡),任何一個新汙染源的出現都應消滅一個更大的汙染源,從而保證汙染源的總容量不增加。這項要求已經推廣到達標地區,意味著允許排汙總量被封頂,這個總量隻能減少,而新汙染源建設和營運的合法途徑是尋找更小替汙染物排放[34]。
----泡泡政策
為了保證工廠排放有害氣體和新建工程不會違反空氣質量標準,美國製訂大氣汙染物排放許可證製度,在美國,汙染源必須取得大氣汙染物排放許可證。清潔空氣的相關法律強化了大氣汙染物排放許可證製度的規定。各地不同地區獲取大氣汙染物排放許可證的要求不同。任何一種標準汙染物的濃度超過空氣質量標準則不能達標。根據美國法律,不需要取得排汙許可證的汙染源包括:
機動車汙染源,它由《清潔空氣法》管理;
地方汙染源,指加油站、幹洗店和住宅暖氣設備。
臨時汙染源,如果一個工程運作時間少於180d,則被視為臨時汙染源。
在未達標區域,其規模會受到限製[35]。環保局也會對不需要去的排汙許可證的汙染源製定標準。這些汙染源的超過指標,則必須取得排汙許可證。對企業或工程的排汙量是放排汙許可證的依據,企業采用能夠合理使用的、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汙染的技術來控製汙染排放,方能獲得許可證。所以,企業必須不斷更新技術,從環境、經濟、成本、實踐等方麵分析,達到有效、可靠,使用該技術成本合理。排汙削減指標交易將環保事業推向了市場。排汙削減指標必須真實,不能虛報,須經過環保局汙染測試,規定其必須達到削減量,削減量必須是永久的削減。如果企業不能在內部獲得排汙削減指標,就隻能進行排汙削減交易。一般由市場需求來確定排汙削減指標的價格,排汙削減指標交易是市場的產物,過去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現在的價格,排汙削減指標的最低價格即為技術成本;環境汙染情況不同,因而不同地區排汙削減指標的價格也不同,排汙削減指標交易已經發展為排汙權交易。如今的排汙權交易已經包括其他種類的交易,如酸雨交易。在未達標地區,新建汙染源獲取排汙許可證比在達標地區嚴格,除需跨過三個門檻:
許可門檻
技術門檻
抵消門檻
新設置的汙染源如果距離一類地區100km範圍之內,就必須取得聯邦的許可[36]。新設置汙染源不能影響該地區的空氣質量。防止嚴重惡化的計劃主要針對達標地區。
、隻有取得重大排放設施許可證才可設重大汙染源,每年排放100t以上空氣汙染物的被設定為重大汙染源。申請重大排放許可證必須對人口、商業、工業、土壤、農作物的影響進行分析,經過空氣質量影響分析及與空氣質量分析,保證不會使環境受到損害[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