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華豐方麵由我來負責接洽,但是我們還得去找買這家廠子的錢。”
“大概需要多少錢?”杜月笙問。
“華豐方麵暫未開價,依我看來,起碼不少於一百萬吧。”楊管北說道。
杜月笙略一遲疑,說道:“隻要你能把華豐買下來,錢的方麵由我來負責。”
原來,杜月笙雖然自己也開辦銀行,但盈餘有限,雖說航運和交易所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他平日裏開銷太大,左手進右手出,一時拿出這麼多錢確實有些困難。但籌錢對杜月笙來說也絕非難事,隻要他打個招呼,那些金融工商界的大亨闊佬無不慷慨相助。
楊管北領命而去,立即派專人向華豐方麵打聽消息。讓他喜出望外的是,負實際責任的一位陳經理居然跟楊管北頗有交情。於是,楊管北很快找到陳經理,開門見山,把杜月笙想買華豐麵粉廠的事情和盤托出。
陳經理聽後,眉頭一皺,說道:“杜先生想盤華豐,固然很好,但現在已經有人在接頭了。”
“是哪位?”
陳經理想了想說:“這個我不方便講,因為這位先生與杜先生交情也特別好,我說出他的名字,杜先生就不便接手了。”
抓住這個說法,楊管北馬上單刀直入地說:“既然如此,那您老兄有心幫忙,多謝多謝。我們便搶在前麵,先把價格敲定,如何?”
兩個人細細一算,幾經折衝,用最快的速度,決定以一百零九萬大洋成交。
就在楊管北與華豐方麵簽訂盤價的第二天,中國通商銀行的董事長傅筱庵居然不請自來。楊管北知道這個人可是財神菩薩,十分歡喜,他把傅筱庵拉進房間,展開密談。
楊管北開誠布公說道:“最近盧少棠要把華豐麵粉廠出手,我去打聽過了,隻要109萬,就可以盤下來,確實很劃算。”
“你的意思是,這個生意值得做?”傅筱庵問道。
“不止是我,杜先生也不想放棄。”
傅筱庵一聽說是杜月笙想買這個廠子,登時來了精神,說道:“如果杜先生想買下來,我很願意幫這個忙。”
原來,這個時候的杜月笙還沒有坐上中國通商銀行董事長的位置,傅筱庵仍然掌握著中國通商銀行的大權。杜月笙幫過自己很大的忙,傅筱庵當然銘記於心,杜月笙這次接手華豐,自己免不了施以援手。
“那我就替杜先生先謝過傅老板了。”楊管北高興地說道。
“由杜先生買,你來做,這是最好不過的了。”傅筱庵深沉地笑笑說:“杜先生不是有意側身工商界嗎?買下華豐,就是開始。”
“不過……”
“需要多少錢,中國通商可以低利放貸。”傅筱庵爽快起來。
傅筱庵答應幫忙,楊管北好不開心,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沒想到這次一次就解決了兩大難題。
很快,杜月笙與華豐方麵簽署了買賣協議,華豐麵粉廠正式轉讓到自己名下,這是他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實業。華豐麵粉廠擇吉日重新開張,由杜月笙擔任董事長,楊管北、王禹卿、卞筱卿等人為常務董事,負責主持一切事務。
就在華豐全新開張的那一天晚上,杜月笙和楊管北一道進餐,飯後談天,杜月笙笑吟吟地告訴他說:“你恐怕還不知道吧?華豐敲定以後,有一位極要好的朋友,大光其火地跑來辦交涉。”
楊管北一聽,已猜到了八九分,但他還是明知故問:“辦什麼交涉呀?”
“這位朋友接洽華豐在先,他說我們不該抄他的後路,捷足先登。”
“杜先生如何答複他呢?”
杜月笙莞爾一笑,說道:“我事前確實不知道他要盤下華豐的事情,所以隻好說,問題簡單得很,你今天既然來告訴我了,大家都是朋友,幹脆,你就接過去做吧。”
楊管北忙問道:“對方怎麼答複杜先生呢?”
“他說:你已經買下來了,我怎麼能接過去做?”
“那麼,這樁事體就這麼了結囉?”楊管北問道。
“不,我還是請他接過去。”杜月笙輕緩地搖頭:“我甚至於這麼說,這家麵粉廠並不是我買下來的,而是幾位好朋友合資盤下來,捧捧楊管北的場。”
“他又怎麼說?”
“當然還是不肯接受,”杜月笙又笑了:“從這時候開始,他反過來極力要我們好好地做下去。後來,我說我們實在是不過意,於是我提議送他五萬元的幹股,算是補償勞神費力的損失。”
楊管北也笑了起來問:“他接受了?”
“不,”杜月笙縱聲大笑:“他急了,說是殺了他的頭也不能收!”
這一段談話之中,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杜月笙始終沒有提過那位好朋友的名字,而楊管北也不曾問。
華豐麵粉廠自從收歸杜月笙旗下後,成為他後半生的重要產業。他特別重視華豐麵粉廠的經營和發展。為此,他特別委任自己最為看中的門生楊管北直接負責一切事務,還不惜投入大量財力和精力與競爭對手展開博弈。
當時,麵粉的交易被統一集中在麵粉交易所裏。上海的麵粉交易所理事長王一亭年過六十,一心做佛事,對交易所的事情過問甚少。另一位重要的掌權人就是常務理事榮宗敬。榮氏企業是中國近代的著名企業之一,起家於無錫,騰達於上海,實力雄厚,全國罕有,一度被稱為近代中國的“麵粉大王”、“棉紗大王”。
榮氏企業在全國有麵粉廠達十二家之多,由於榮氏企業在麵粉交易中財勢絕倫,供應量巨大,舉手投足都會影響到整個麵粉市場的交易,因此,其他廠商無法與榮氏企業相抗衡,同樣的麵粉在交易所發售,榮氏企業的兵船牌開價一般都在每袋三元左右,而其他廠牌的麵粉最多隻能賣到兩塊八九。
榮氏企業做得如此之大,要歸功於榮宗敬和榮德生兩兄弟,他們克勤克儉,努力奮鬥,方始家族興旺,扶搖直上。
由於榮宗敬擔任麵粉交易所的常務理事,因此對自己企業的交易十分有利,其他同業者隻能屈居其下,淪為陪襯。自杜月笙把華豐麵粉廠交給楊管北打理以後,楊管北可謂絞盡腦汁,要打一場翻身仗。
楊管北果然不負所托,他千方百計聯係到兩位專做麵粉生意的行家角色,一位是榮氏企業福興麵粉廠總經理,主管一至十廠,綽號“麵粉二王”的王禹卿。楊管北在杜月笙的授意之下,軟硬兼施,又重金禮聘,最後王禹卿忌憚杜月笙的手段和勢力,隻得由榮氏轉投華豐,出任常務董事,連同榮氏的“兵船”招牌也被他一齊挖到華豐麵粉廠。另一位是大同麵粉廠總經理卞筱卿,同樣是被楊管北重金禮聘而來,隻是過程相對容易得多。
從此以後,楊管北隻問政務和財務,而業務和廠務全權由王禹卿和卞筱卿輪流負責。拉攏來這兩位大將,對華豐麵粉廠的發展來說,無形中又增加了幾分保險。拿進貨來說,王禹卿對麥價捏得準,夠便宜,如今他來替華豐一天進一萬包小麥,價格還是照舊,最低限度,決不吃虧。出貨方麵,他帶來了“兵船”招牌,在交易所的價格要比“麥根牌”超過八分至一角,即以八分計,華豐每天出貨一萬包,一年便可以多賺三十萬。因此,華豐在杜月笙所有的事業之中,始終有賺無賠,成為他主要的經濟來源。
從華豐麵粉廠開始,杜月笙逐漸建立了一係列的工商事業,然而他在經營生意上遠不如他在經營人際上高明,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交給他的門生或朋友來做,自己極少過問業務,也不幹預人事。他從不在自己的事業機構裏委派、推薦或者安置私人,這也充分表現了他對受托之人的充分信任。終杜月笙一生,華豐麵粉廠都是他最重要的產業之一。
巧結黨打壓對手
由於經營有方,華豐麵粉廠在楊管北的手中起死回生,生意賺了錢,楊管北又立即建議杜月笙擴大經營。於是,杜月笙又利用國華銀行唐壽民與自己的私交,以華豐麵粉廠的全部生產設備作抵押,貸款150萬元,這些錢除了歸還上海通商銀行的貸款外,餘下來的錢,全部用在修建廠房、增添設備上。
在上海的麵粉交易中,“麵粉大王”榮宗敬始終把持著龍頭局麵,由於榮氏企業資產雄厚,規模龐大,絕大多數同業者隻能屈居其下,淪為陪襯。但對於貫通黑白兩道的大亨杜月笙來說,這種局麵是他不能容忍的,要想在麵粉交易行業有所建樹,必須把榮氏企業拉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