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智慧的“智慧養生”

名醫訪談

作者:汪年

母親的去世給了陸智慧沉重的打擊,同時,也讓她清醒地意識到預防疾病比治療疾病更重要,正如古人雲:上醫治未病。

築牢堤壩,為大眾防病

陸智慧是安徽省立醫院的中醫內科專家,從醫近20年,因擅長治療高血壓、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去她那裏看病的人越來越多,經常是一號難求。名聲大噪並沒有給她帶來過多的成就感,醫生的責任感反而促使她去思考當今的“怪現象”: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醫生隊伍越來越龐大,但病人卻更像是滔滔的江水滾滾而來,一波比一波凶猛!

來陸智慧這裏看病的有患“三高”的成功人士;也有因為肥胖問題焦慮不已的年輕人;還有一些是患有退行性疾病的老年人……其實,這些問題大多都是“生活方式病”。年輕人,工作怎麼忙也忙不完,就隨便在外麵吃點快餐,雞腿、漢堡、烤串、熱飲,隨便地就打發了自己的胃;中年人,整天在外麵應酬,經常是“辣酒刷牙,啤酒當茶”;老年人倒是有時間保養自己,但不少老年人都認為養生就是吃保健品,保健方法往往並不恰當。

“本末倒置,逆天(指自然規律)而行,是這些人生病的根本原因。”陸醫生說。“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或葷素搭配不合理;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加班熬夜傷元氣;該鍛煉的時候不鍛煉,宅在家裏看電視。直到得了病,去醫院看醫生時才發現為時已晚。所以說,我們平時就要防患於未然,重預防,盡量把疾病堵在門外。可如今跌入疾病洪流裏的人是原來越多,我們這一行有個玩笑話,說被我們打撈上來的病人不是已經死亡就是已經奄奄一息,所以說,如其在下遊打撈拯救,不如在上遊築牢堤壩,防止更多的人落水。”

使陸智慧下定決心要將“重預防”的理念貫穿於自己的行醫之道中的,是那次家庭的變故。在陸智慧的印象中,母親小病不斷,終日與藥為伍,用她自己的話說,“吃的藥多得都可以用火車拉了。”母親在飲食上也是挑剔得厲害,這個不能吃,那個不敢吃,生活中的禁忌母親考慮特別多。1999年母親得了膀胱癌,孝順的陸智慧動用了最好的醫療資源,但還是沒能挽救母親的生命。2003年10月,由於癌細胞轉移到肺部,母親去世了。“那一刻,我真是感覺很無助,眼睜睜地看著親人去世,自己卻無能為力,醫生的痛苦比常人要多出一倍。”

母親的去世給了陸智慧沉重的打擊,同時,也讓她清醒地意識到預防疾病比治療疾病更重要,正如古人雲:上醫治未病。意思是說,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擅長防病的人。陸智慧決心做那個“在上遊築牢堤壩”為大眾防病的人。

養生就是一菜一飯

在陸智慧看來中醫養生並不是玄之又玄的事情,它不是太上老君葫蘆裏的那顆仙丹,而隻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一菜一飯。“但現在不少人都喜歡‘斷章取義’,隻要一聽到某些專家說吃這個補,喝那個好,就都一窩蜂地去買,適不適合自己並不知道,結果吃出了病。比方說,我治療過的一個病人看了某個電視台的養生節目,節目中說一個偏方可以緩解口渴,她就按照那個偏方自己動手,用個大不鏽鋼鍋煮了四鍋湯汁,全喝了,結果喝出了問題,身上很多地方都水腫了,去醫院一檢查,患上甲減了。也有不少人喜歡‘對號入座’,一聽到說陽虛的主要的症狀為畏寒肢冷,就聯想到自己平時也是手冷腳冷的,是否也是陽虛呢?或者根據自身的一些症狀到網上去搜索,給自己開藥方,這些都是養生誤區,是要不得的。”陸智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