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製度完善不等於執行力強(1 / 2)

執行力

作者:王鴻宇

製度完善不等於執行力強

什麼叫執行力?一個團隊執行力犯了病最典型的症狀是什麼?如何治病?(薑承剛總編點評: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僅僅以執行的心態參與執行就能獲得企業成功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中國企業所缺乏的不是領導對執行的參與性,而是企業係統控製能力。擁有控製力是一切領袖必須具有的領導特質。)

以上幾個問題,很多人理解起來起來其實是有嚴重歧義的。有人把執行方式方法得當與否和執行力強弱搞混淆了,有人把結果搞定叫執行力,有人推崇給加西亞送信的人……

其實,執行力不強應該隻有一個根本病狀——政令不通!由其延伸的現象很多:我是天下第二,老板不發話這事就幹不成;出令必得三令五申,拖拖拉拉成常態;團隊內部辦事主要依靠“藝術性”,而不是按製度來……

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病症?

相信每個老板內心都是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像軍隊一樣能做到“令行禁止”的,也肯定知道“執行力強”的好處,但是為什麼會發生執行力不強的局麵呢?

原因有二:一是還曆史債,二是缺乏管理意識。

所謂“還曆史債”是指在企業創業之初,老板是顧不上許多講究的,隻要能給我掙錢的員工就是好員工,容忍和助長了部分功勳員工的不聽指揮的惡習,最後形成了普遍的尾大不掉,以至於投鼠忌器。

所謂“缺乏管理意識”是指許多老板眼裏的“經營指標”就是“賣多少貨、賺多少錢……”,忽視了執行力也是重要的經營指標,是企業“健康、持續、壯大”的保障。

既然知道了執行力不強的原因,那就得在基於現狀的前提下、解決老板的顧慮的基礎上,實施合理的變法。說白了,老板要的是改革和穩定兩不耽誤,既要打死老鼠,還不能把瓶瓶罐罐給砸了。

那麼,對於執行力該如何診斷下藥?筆者認為該從以下方麵著手:

一、製度完善≠執行力強

完善的製度可以讓執行力變強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很小的公司製度那是許多的、而且是規範的,但為什麼執行力仍然不強呢?

執行力在員工層麵而言,其實就是習慣和意識問題,這種習慣和意識並不會因為法製的完善而提高。比如一個國家,犯法行為並不會因為法製的完善而徹底消失,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比例關係。

製度的完善,其作用隻能判斷員工是否違反規定,是員工的習慣和意識出了問題還是公司要求不到位。

二、打造執行力貴在執法

如果說執行力強的表象是“有法必依”,那麼打造執行力的關鍵就是“違法必究”!

有很多老板陶醉於流程的整理和製度的規範,以及公文的下發,但是,隻要不行使執法權,規矩越多的企業反而越亂。原因有二:

其一,越來越多的製度違反而不受製裁,會導致越來越不尊重製度,執行力越來越差;

其二,製度越多越細,有人遵守、有人不遵守,會越來越亂,還不如都按不遵守的江湖搞法實施,雖亂但至少還統一,出現的問題估計比較一致。好比螞蟻推車,怕亂不怕歪,歪一點至少還在前進,要是大家勁不往一個地方使,反而會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