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全世界22個國家和地區正在運行的30兆瓦以上的核電站反應堆達200多座,總裝機容量107776兆瓦。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發電的進展更快。到1991年,全世界近30個國家和地區建成的核電機組為423套,總容量為3.275億千瓦,其發電量約占全世界總發電量的16%。
中國核電急起猛追
近兩年來,由於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電力包括煤炭、石油等能源開始出現十幾年前中國經濟起飛時期的瓶頸製約征兆。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作為主要動力的電力,預計到2020年裝機總量將達到8億~9億千瓦左右,如全部用煤,必須新增12億噸以上,目前中國每年煤炭發電排放的二氧化硫已達810萬噸,由此將給資源、采掘、運輸及環境帶來難以承受之重。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迫切需要尋找一種經濟、高效的新能源。而風電、太陽能發電、潮汐發電等各類新能源至今尚未解決大規模生產電力及經濟性問題。目前,能大規模生產電力的方式唯有核電,因此,加快發展核電,成為解決中國電力供應問題的必然選擇。
秦山核電站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30萬千瓦原型壓水堆核電站,已有十多年安全運行的良好業績,被譽為“中國之光榮”。在此基礎上的秦山二期核電站為我國核電自主化事業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秦山三期核電站是中國和加拿大合作建造的我國第一座重水堆核電站。
20年來,中國核電發展進展顯著,但距世界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全球核電占電能的比重平均為17%,已有17個國家核電在本國發電量中的比重超過25%。中國核發電量占總發電量卻不到2%,遠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更是遠低於法國、美國85%和30%的水平。長遠來看,中國核能發電潛力巨大。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比重將從目前的1.6%上升到4%左右,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600萬千瓦。這個速度相當於每年建一座“大亞灣”。它將有效地解決資源及環境問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2008年,中國核能發電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同期增長5.13%;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8.86%。這是巨大的成績。
中國目前建成和在建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為870萬千瓦,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正在製訂我國核電發展民用工業規劃,2020年電力總裝機容量預計為9億千瓦時,核電將占電力總容量的4%,即核電2020年將為3600萬~4000萬千瓦。也就是說,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40座相當於大亞灣那樣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
六、我國“人造太陽”引發的衝擊波
最近幾年,世界各國能源界都在關心一件事,就是中國造出了一個“人造太陽”。其性能世界領先,為世界未來的清潔能源發展提供基礎。這就是中科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經過8年艱苦奮鬥建造成的全超導的托卡馬克試驗裝置。所謂試驗裝置,就是說它還不是真正的可發電的核聚變電站,它的重大意義在於為未來可實用的真正“人造太陽”提供物理原理和技術工藝方麵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