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魚礁的材料種類繁多,從汽車到輪船,從水泥到玻璃鋼。投放人工魚礁的用途也多種多樣,既可以漁業生產增收為主,也可與休閑遊釣等旅遊項目結合起來。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在本國沿海投放人工魚礁。
(3)耐鹽植物
“海水農業”的科學原理是利用生物細胞的全能性,使陸生植物“下海”,也可理解為陸生植物重返海洋。人類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耐海水植物,第一通過遺傳改良,將耐海水和耐鹽堿的野生植物改造成可以栽培的農作物品種;第二通過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技術以及常規育種技術將不耐海水的植物培育成耐海水的植物。
為節省淡水資源,墨西哥培植出了一種喜鹽蔬菜品種“海蘆筍”,該蔬菜適合於沿海的土壤種植,可直接用海水灌溉。由於海水中含有高度的鹽分,“海蘆筍”在生長中不需施用農藥和化肥,具有環保、生長快、營養豐富等特點,近年來大量出口於歐盟、美國等國家,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在高科技的指導下,這些農作物將為人類創造巨額財富。
科學家預測,通過基因重組,適應海水灌溉的作物將達數千種,甚至有朝一日海水農業的生產規模會超過海洋漁業。可以想象,一旦海水農業形成氣候,傳統的以淡水灌溉支持的傳統農業將發生巨變,農業生產將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
六、時尚的信息農業
信息技術賦予了事物去思考的能力,植物也是一樣。她每天都需要甘露,需要陽光,需要肥沃大地的滋養。她在一天天長大,當微風拂過,她開始歡暢,她想表達自己的喜悅……
1.聰明的農業
千百年來的作物生產,都是以地區或田塊為基礎,在區域或田塊的尺度上,把耕地看做具有作物均勻生長條件的對象進行管理,如利用統一的耕作、播種、灌溉、施肥、噴藥等農藝措施,滿足於獲得區域、農場或田塊的平均產量的認識水平,很少顧及對農田的盲目投入及過量施肥施藥造成的生產成本增加和環境汙染後果。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也是在區域尺度上進行品種選擇、土肥監測,通過地區試驗積累的適於當地的栽培管理措施向農戶推薦使用。實際上,即使在同一農田內,地表上、下影響作物生長條件和產量的明顯時空分布差異性,包括農田內作物病、蟲、草害總是先以斑塊形式在小區發生,再逐步按時空變化蔓延的特性,早已為人們所認識,但是當時力不從心,即使實施精細化農作管理,效率也比較低下。
但是,現代隨著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等現代高科技廣泛應用於農業,這一粗放的傳統耕作模式正在改變。農業迎來了低碳、高效、健康發展的難得機遇。
農業信息化的一個主要用途就是精準農業。它是指將遙感技術、全球定位係統、地理信息係統、計算機技術、通訊及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等高科技與地理學、農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基礎學科有機結合,實現在農業生產全過程中對農業作物、土地、土壤從宏觀到微觀的實時檢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以及相應的環境狀況進行定期信息獲取和生態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GIS、GPS、RS和自動化控製技術的應用,按照田間每一操作單元上的具體情況調整各項農業投入,達到減少浪費、增加收入和保護農業資源以及控製環境質量的目的。精準農業是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農業高新技術。
2.神奇3S
精準農業主要由十個係統組成,即全球定位係統、農田信息采集係統、農田遙感監測係統、農田地理信息係統、農業專家係統、智能化農機具係統、環境監測係統、係統集成、網絡化管理係統和培訓係統。其中最重要的是3S係統。
(1)全球衛星定位係統
全球衛星定位係統不斷發展與完善,為實踐農田作物生產的定位精細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條件。GPS由包括24顆地球衛星組成的空間部分,由地麵控製站和一組地麵監測站組成的地麵監控部分以及用戶接收機三個主要部分組成。GPS衛星是一組能發射精確的衛星軌道參數和時鍾信號,在兩萬多千米高空環繞地球運轉的軌道衛星係統。這些信號穿越太空、電離層和大氣層到達地麵,被接收機接收,經過數字信號處理進行定位計算。空間衛星的布局,可以保證在地球表麵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和任何氣象條件下,接收機均可至少獲得其中四顆以上衛星發出的定位定時信號。理論上隻要用戶能接收到四顆衛星信號,即可解算出用戶所在的三維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