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取出那便攜式吸氧瓶,扣上小麵罩:“這是在網上孕嬰店裏買的麼,咱們的設備是不是太隨便了?”
劉傾雲這才後悔準備工作太草率,本來挺細心的一個人,學會風水秘術找到大墓之後興奮過頭了,和小陳能一樣,整個計劃方案基本上就是“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是幹”。
而且第一次幹這活完全沒有經驗,不知道哪些要帶的必需品是重中之重。
有經驗的盜墓賊都會自帶鼓風機,挖通盜洞後不急於下洞,而是用鼓風機向墓穴吹氧。
因為,巨石封門和各類機關陷阱不是什麼墓都有條件設置的,盜墓賊最常見的最大風險,其實是缺氧和中毒。
古代墓葬講究深埋,深埋可以較好保存遺體和陪葬品。例如挖掘明定陵就獲得了世界唯一一件完整的龍袍,還發現大量“新鮮的”水果竹葉,但由於缺乏保護手段,這些水果一接觸風就融化了,成為考古界的巨大損失。
深埋保鮮的一個重要理由是空氣不流通,很多時候古墓都是高度密封的,細菌等微生物分解作用被抑製,就像現在的真空包裝食品。
這種級別的危險可不像進入地窖和旱井,而是進入缺氧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墓穴。古代缺乏鼓風機等設備,盜墓賊除了觸發機關陷阱和見財起異自相殘殺,最主要的喪命原因就是缺氧。
即便今天,由於無法準確判斷送氧量,不清楚空氣密度如何影響外界送氧在墓**部的分布,盜墓賊依然有可能不知不覺走進缺氧區而窒息。
至於中毒,在古墓中往往都是和缺氧同時發生的事,兩者一般都聯係在一起稱為中毒窒息。
什麼淬毒暗器之類的就是扯淡了,毒藥“保質期”沒那麼久,至於帶古代病菌的屍毒,一雙專業手套就能避免,這些暫不多說,隻說氣態墓毒這種古墓裏的大殺器。
氣態墓毒在古籍中常有記載。如西漢廣川王劉去盜掘戰國古墓魏襄王塚時,打開後發現裏麵竟然噴出一種有毒氣體:“黃氣如霧,觸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這種毒氣聽起來很嚇人,看起來很酷炫,但隻要有腦子的盜墓賊見了墓裏有這種東西,肯定第一反應就是逃跑或壓根就不進去,等它散盡了再說。
包括秦陵裏波瀾壯闊的“水銀河”揮發出的水銀毒氣,實際意義也隻是震懾防禦,讓人無可奈何知難而退。
那麼,氣態墓毒裏最常見最厲害的是什麼呢?就是可讓人無聲無息地送命,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一氧化碳。
古代人不懂科學,一氧化碳被神化了,成了一種絕殺盜墓賊,神秘而又無形的超級殺手,甚至連現代的考古人員都俱怕三分。
現在的盜墓賊團夥盜墓時被一氧化碳團滅這種事件,更是屢屢出現在新聞媒體上。
那古人又是怎麼造出那種東西的呢?
在屍體下葬前,用炭末鋪地,在即將封土時將其點燃,然後將墓穴密封起來。這樣點燃的炭末消耗氧氣,隨著氧氣的逐漸減少,炭末也因為燃燒不完全產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這樣做既消耗了墓中空氣,避免屍體腐敗,又能產生“毒氣”對付盜墓賊。
總而言之,缺氧也好,中毒也好,都必需在墓穴深埋密封不通氣的前提條件下才會發生,不然的話毒氣無法積鬱,新鮮空氣也會流進來。
劉傾雲這會收起了吸氧器,對小陳能說:“別自己嚇自己了,我們打開墓門進來折騰了這麼長時間,有毒的話早在甬道裏就得光榮就義了,哪還有命想著挖封建主義財寶?”
小陳能把嘴巴躲在麵罩後麵嗡嗡嗡地問道:“那這鬼子不是中毒死的,為啥發黑?灰化肥會發黑嗎?”
“誰說骨頭發黑就一定是中毒死的,電視看多了吧?生前有骨質疾病,或死後屍體受溫度濕度的影響都有可能這樣,誰知道呢,應該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