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帶著漁具的本地居民經過,對他們二人說道:“這大堰有靈氣,水都沒幹過,裏麵的蝦子鯰魚多是多,但能的很,個個賊精賊精的,下簍子下鉤都搞不起來,除非下去硬逮,換個地方玩吧你們兩個城裏娃!”
小陳能一聽原來是說這個,便鬆弛了表情:“哥我上小學的時候就會手掏龍蝦洞,釣的話一條青蛙腿能釣一桶,你們這堰裏的小魚小蝦哥都看不上眼!”
幾個本地人擺擺頭,哂笑著離開了。
“走吧別杵這了,時間久了讓人感覺很可疑!”劉傾雲如是說。
“可疑的還在後頭咧!這離鎮上這麼近,咱們怎麼動土?被人碰見了我們就說……在挖蛐蟮?”
蛐蟮,就是方言裏的蚯蚓,小陳能的意思是裝作釣魚的。
劉傾雲意識到這個問題確實必須要解決,挖蚯蚓這說法顯然太扯淡,正在思考之時,注意到了封土堆一側的路基邊上,野草半掩著一個圓形的鐵井蓋。
井蓋上標注著某某通信管道工程公司的字樣,打開井蓋一看,是個管道人工檢修井,寬度和深度剛好容納一人。
其中相對的兩麵井壁上鑲嵌著4根沿路管道的管孔截麵,管孔中沒有線路穿過。井底隻是一層薄薄的水泥,裏麵沒有磚塊也沒有鋼絲網,整體已有些下沉傾斜,有少許積水,能見到泥土露出。
這種井是幹什麼的呢?
前些年不管在城市還是鄉鎮,都能見到電線杆上掛著很多粗的細的各種電線,有些密集區域的上空像布滿了蜘蛛網一樣。那些線路除了電力的強電網,更多的其實是弱電通信網路。
現在幾乎見不到了,因為它們對城市建設來說不僅不美觀還有各種隱患,所以都改為入地,從埋在地下的管道中穿行而過了。
劉傾雲心裏琢磨,不知道從這個井裏開挖會不會引人來找事呢?
事實上,這種地下管網連帶全程的所有檢修井,一般都是由管道建設公司提前做好後,再提供給移動、聯通、電信和有線電視等電信運營商挑選、分批次計劃購買,共同使用。並不是某家運營商自己建的。
劉傾雲打開的這個井做得顯然不達標,而且由於進村網絡用戶數量少,線路在該地段也沒有被要求必須入地,仍然可以在沿途的電線杆上掛著,所以,電信運營商們就不想再花多餘的錢來購買這段管道了。
那麼,這段管道賣不出去,建設方必然不會再花錢派人來維護。井裏沒有穿線,也不用擔心挖斷線路導致網絡運營商派人來搶修。
這簡直是個絕佳的動土挖掘之地。
小陳能曾經給一家管道公司做過貸款,對相關行業有一定了解,他很快就看出來這段管道是個什麼境況,喜道:“這是個廢井,沒人要沒人管的!”
劉傾雲看著他一臉自信和肯定的表情,做了決定:“好,那就從這開幹!”
二人當即返城,在小陳能的酒店房間裏清點好所有之前已購買的東西,裝進工具袋塞進車子後備箱,又去勞保店買了工人製服和長筒水靴,便飛速趕回吳店鎮。
工人開寶馬來幹活顯然不合常理,這可不是需要裝逼的時候,二人便把車停在離目的地較遠的地方,各自背上工具袋步行。
時間已經過了中午12點,吃飯的時間跑來幹活當然也不合常理,況且他們肚子也餓了,於是就近去了堰塘附近的某家農家飯館吃飯。
二人點了一盆油燜大蝦加兩個鹵菜,要了一提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