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傾雲說:“我隻知道這個概念,我的是陶壺,不是瓷壺。”
巴依老頭不緊不慢:“有質疑元良的膽識,不錯。陶瓷陶瓷,雖然區別很大,但都是火與土的藝術,瓷器由陶器脫胎而來,無陶便無瓷。
瓷器在古玩交易的市場上永遠是最火的,但是就好比這個理,同是一鍋肉,有人愛吃肉也有人愛喝湯,有人吃肉還順帶喝湯,這比喻不知道恰不恰當。”
劉傾雲聽出點意思。肉是瓷器,湯是陶器,食客自然就指買家或藏家了。
巴依老頭喝了口水,“說了這麼多,意思就是你的東西值大錢,不愁沒人要!值多少錢,反正買兩輛我這樣的車綽綽有餘,但準數給不了,古董交易的價格隨意性太大,估少了怕你吃虧,要是我那朋友在的話起碼能給開個底價。”
劉傾雲一聽來了勁:“不知道老哥您那朋友現在人在哪裏?”
“好幾年沒聯係,都不知道嗝屁沒有,就算健在的話潘家園怕是都裝不下他了。”
劉傾雲聞言有些失望。
巴依老頭緊接著說道:“你這很不錯了,想當年老哥我頭一回倒鬥,倒出來一塊不算玉的玉,後來才知道沒要的那些壇壇罐罐更值錢,那給悔的啊!對了,你那鬥裏想必不止這一件寶貝,還摸到別的沒有?”
“沒有,就拿了個壺。”
“嗯,盜亦有道,盜亦依道,像那麼回事。倒鬥界裏摸金校尉其實是最講道的,講究兩不一取。”
巴依見劉傾雲不明,且很有興趣,就解釋了何為“兩不一取”。
兩不,一不可破壞墓主人棺槨屍骨,二不可破壞墓室結構,走的時候還得蓋好棺材蓋子,回填好盜洞。這是基於對逝者的尊重,也為免遭亡靈的怨恨和詛咒。
一取,是指一個墓室,打開丘門隻能一出一進這麼一個來回。原因和“兩不”一樣,沒有哪個墓主人會喜歡自己安息的地方被人當成菜園子隨意進出。
一取,同時也有隻取一兩樣寶物的意思。這原因就是一方麵避免活兒做得太大,命裏容不下這麼大富貴,另外就是因為,這天下墓室再多也有挖完的時候,凡事不能做絕,得留條“活”路。
劉傾雲聽到這裏,回想剛才自己的表達是引起歧義了:我不是自發性地“就拿了個壺”,是他嘛“隻剩一個壺給我拿”啊,然後被巴依老哥誤解成了摸金校尉之道的“一取”,這事整的,算了,誤解就誤解吧,給前輩留點好印象總不是啥壞事。
“老哥,那墳······那鬥,不光結構被破壞了,還整個都塌了,不過不是我弄的,後來我就做了個噩夢,這是被詛咒了嗎?”
巴依說道:“詛沒詛咒我不知道,但我說的都是摸金校尉千年傳承下來的鐵律,你不是摸金校尉,那祖師爺自然不管你。”
“哦,那您接著說,聽起來很帶感啊!”
然後巴依又給劉傾雲講了摸金一派的不傳之秘——“雞鳴燈滅不摸金”。
摸金,就是開棺取寶,特點在一摸字。死者最值錢的東西往往都在身上帶著,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手抓如意,甚至連屁塞都是寶石。開棺以後,輕輕地把屍體從頭頂摸到腳底,取其一二之寶,是為摸金。
雞鳴不摸金,很好理解。日為陽,月為陰,雞鳴日出後的世界屬陽,而摸金校尉在墓中活動時的身份屬陰,陰陽互化而又對立,古老而神秘的契約規定,雞鳴以後,行動必須終止,否則就是“違約”了。
劉傾雲不禁感慨:“這不就是非法逾期滯留嗎?”
巴依覺得這比喻很有意思,笑了笑,接著講了更關鍵的一點——燈滅不摸金。
凡開大墓,墓室東南角要點一根蠟燭,因東南方為巽卦位,卦象是風,方位辰巽巳,為人鬼進出之門。人來點燭,鬼來吹燈,原因在此。
在《黃帝宅經》中,巽卦則代表順利,在風水中,東南方位是朱雀與青龍二者之間的吉位。
蠟燭不滅,方可摸金。如若滅了,此行不順,不吉!墓主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須將取得的財物悉數放回,蓋好棺蓋,磕上三個響頭,再速速原路返回退出墓室。
倘若一不小心讓墓主變成凶煞,或屍體已經化為髒邪之物,那麻煩就大了!
劉傾雲聽了這些摸金校尉的規矩道道,被那種可敬鬼神而遠之的神秘和不可思議、那曆險探寶如虎口拔牙般的刺激所深深吸引。
巴依老頭喝完瓶子裏最後一口水,問道:“你這身板看著很不賴,對付活人有優勢,但是一旦下到那底下去,就你這種啥都不懂的白脖子,還是個單幹的散兵,肯定九死一生。你······是沒摸到大粽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