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哦,讓老哥見笑了。”劉傾雲將寶貝輕輕放在台桌上,“您給看看,這罐子值錢不值錢。”
老頭還沒往手上拿,直接又笑了:“年輕人你對罐子是不是有什麼誤解啊,你這他嘛的是個壺啊!”
劉傾雲一臉尷尬。
“也不怪你,畢竟過去的瓶壇壺啊,缽罐甕什麼的在城裏人尤其是你們這輩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就隻知道是個容器就行。
還是偉大領袖***當年說的好——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老頭說著便把那陶壺捧在手裏一番研究。
劉傾雲心想可不是麼,別說大部分城裏人了,自己小時候常去農村老家玩也隻知道醃菜的壇子和水缸,剛才開口時還準備說“您給看看這大肚子瓶兒”呢。
老頭把陶壺端在手裏仔細轉著看了一圈,又用手指輕輕彈了一下,陶壺鏗鏘作響。
“嗯······仿青銅雙耳雲紋銀釉白陶壺!”
劉傾雲難以置信:“仿什麼壺?老哥您怎麼知道它的名字,國內出土過嗎,還真是國寶級的?但這······是仿品?”
“你這要上的課還很多啊,沒有相關文獻考證的話誰知道這壺原本叫什麼名字,古玩行裏的規矩,沒有官方名稱的玩意兒,就統統按它的特點命名。另外,此仿非彼仿!”
劉傾雲心想,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說得真是一點沒錯,便謙恭道:“願聞其詳!”
老頭又樂了:“還願聞其詳了嘿,瞧你這種一身鐵肉的家夥說話四個字兒四個字兒地往外蹦,挺有意思。那成,想知道它價值如何,名稱緣由的話,你要不趕時間,就且聽老哥我慢慢道來!”
劉傾雲連連點頭。
老頭又從水果袋裏拿出一個蘋果,嘎嘣一口,邊吃邊說:“仿青銅雙耳雲紋銀釉白陶壺,先說這打頭兒的仿青銅三個字是怎麼回事。
在奴隸社會,青銅禮器是地位和權利的象征,貴族崇尚用禮器作陪葬品。從戰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後,一直到西漢前期,喪葬文化受周‘禮’的影響還很深。
可青銅那多名貴難得啊,人們就逐漸用陶,來仿青銅禮器製作器型當陪葬品。一直到西漢中期以後,人們的喪葬觀念逐漸摒棄了‘禮’,隨葬陶器才不再仿青銅禮器了。
再看這雙耳,壺肩上有對稱的兩雙耳套環,包括器具整體氣勢宏偉、莊重華麗的造型,青銅禮器特征明顯,沒啥說的。”
劉傾雲聽到此處,總結的中心思想是:青銅值錢,陶不值錢,用陶仿出來的青銅還是陶,所以,不值錢!
他想到那200萬安南盾和兩百美金可能是白瞎了,心裏哇涼。
老頭吞了口唾沫,接著說:“然後這雲紋呢,其實信息沒囊括全,雲裏還有鳥,我他嘛也不知道這是啥怪鳥,總不能叫‘仿青銅雙耳雲中神鳥紋銀釉白陶壺’吧,太長了,不雅致也不好記。
這種紋呢叫印紋,印紋陶一般認為是南方百越先民發明的。他們住的都是木構建房子,家裏用來盛糧食打水的東西都是竹子和繩子編的筐,筐子裏抹層泥用來防蟲或儲存。
然後偶然一場大火把木房子和裏麵的筐子都燒了,筐子裏的泥就變成了外麵帶編織紋的陶罐,印紋陶就這麼無意間被發明了。
現在能見著的印紋陶都是帶繩紋、籃紋之類的編織紋,或者是帶其它比如回紋、方格紋、雲雷紋之類的幾何形紋樣。你這種就真沒見過了,對製作工藝要求高得多,不是一般人用的一般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