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
太平洋章魚比其它任何一種章魚體型大,壽命大。紀錄由一隻標本保持,周長9.1米,重達272公斤。通常這類章魚周長隻有5米多,體重50公斤。
它們的壽命約為4年,雌性和雄性都會在產卵後不久死去。雌章魚會專心照顧她們的蛋,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裏不進食,而且通常過後不久就死去。
巨型章魚頭又大又圓,通常為紅褐色。它們通過特有的色素細胞達到改變和顏色的目地,甚至能夠和圖案複雜的珊瑚,植物,岩石巧妙的混為一體。
巨型章魚夜晚捕食,主要有蝦,蛤蜊,龍蝦和魚。它們甚至攻擊和吞食鯊魚,還有鳥類。它們遍布太平洋的各個不同溫度的水域,從南加洲到阿拉斯加,從阿留申群島西部到日本。
捕食是章魚的主要活動,也是它們以驚人的速度生長的秘密。長到2-3歲時,章魚會過度進食,達到成年體型,即由直徑20厘米長到直徑3米。科學家從章魚“住所”門口的大片蟹殼得知了章魚的食譜。章魚吃所有甲殼動物和貝殼類動物,當食物從自己住所附近經過時,章魚用一條靈活的腕抓住食物(這很容易,因為章魚有八條腕)。對付魚類和小一點的鯊魚,章魚另有其它更完善的捕獵技術,例如“降落傘”捕措術:章魚先是定位好獵物的位置,然後伸展開有1600個吸盤的腕,猛然撲向獵物,不給對方留任何逃脫的機會。章魚還能夠像最靈活的變色龍一樣擬態,能夠改變自身的顏色和構造,變得如同一塊覆蓋著藻類的石頭,然後突然撲向獵物,而獵物根本沒有時間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擬態偽裝術還可以使章魚躲過凶殘的敵人(如海豹)的“毒手”。
千萬年過去了,章魚的進化方向也不盡相同。有的章魚能夠分泌出一種足以把人殺死的超強毒素,有的章魚(如深海章魚)的吸盤則變成了發光器官以吸引獵物……但所有章魚都具有“概念思維”(這一名稱是專家們經過多年觀察後認可的)。
一直從事頭足綱動物研究的吉姆·科斯格羅夫說:“章魚是地球上曾經出現的與人類差異最大的生物之一。”章魚有很發達的眼睛,這是它與人類唯一的相似之處。它在其他方麵與人很不相同:章魚有三個心髒,兩個記憶係統(一個是大腦記憶係統,另一個記憶係統則直接與吸盤相連),一些非常敏感的化學的和觸覺的感受器。章魚的大腦中有5億個神經元,具有一種非凡的思維方式(人類還遠未弄清楚這種思維方式)。章魚能夠獨自解決複雜的問題,即具有所謂的“概念智力”。自從30多年前庫斯托研究小組進行了首批試驗以來(在當時的試驗中,一隻章魚打開了一個用瓶塞塞住的廣口瓶,抓住了放在瓶中的一隻龍蝦),章魚不斷地令科學家們感到驚訝,有時甚至使科學家們感到不安。有人斷言:潛伏的章魚正等待著自己的統治時期的到來。
章魚自出生之日起就獨居。小章魚隻需極短的時間就能學會應有的本領,並且與大部分動物不同,小章魚的學習不是以長輩的傳授為基礎。小章魚獨自學習捕食、偽裝、尋找更好的住所。另外,雖然父母遺傳給了它們一些能力,但麵對一些新問題,它們還必須獨自尋找解決新問題的答案。而要想找到新問題的秘密,章魚則還需學習許多年。然而,章魚最大的不幸在於它們的壽命超不過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