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熱帶和溫帶所發現的翻車魚都愛吃小魚、海馬、甲殼動物、海蜇、膠質浮遊生物和海藻,但他們最喜歡吃的食物還是月形水母。海洋翻車魚能在深水中追尋食物。1987年在巴哈馬540米深處的潛艇曾拍攝過翻車魚覓食的鏡頭。
翻車魚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體重可達3000千克。早在30年代,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魚類學家古格就曾對翻車魚進行過研究,並宣稱巨大的翻車魚是動物界的生長冠軍。它們的幼魚僅有0.25厘米長,而長到成年魚時可達3米長,體重比幼魚時增加了6000萬倍。雖然翻車魚體重可達2噸半,但它性情溫和可接近。雌魚可帶2000-5000萬枚卵。有人曾發現,有一條雌翻車魚帶有3億枚卵,這可能是世界之最了。但是由於一部分魚卵不能受精而死亡,一部分魚卵和孵化出來的幼魚又會被凶猛的魚類吃掉,再加上剛孵化出的小魚非常脆弱,一場風暴來臨,驚濤駭浪也會使一部分幼魚喪生。經過種種災難,最後能長成大魚的就不多了。因此,翻車魚雖然產卵很多,但海洋中的翻車魚卻寥寥無幾,十分罕見。
盡管它們的體形大,形狀奇特,但是翻車魚能和諧地拍打長長的背鰭和另一邊的臀鰭,就這樣交替使用兩鰭在水中遊泳。翻車魚身體的後部幾乎難以稱其為尾巴,對遊動幾乎毫無用處,它起的作用很像一個舵。
翻車魚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厚皮,它的皮由厚達15厘米的稠密骨股纖維構成。19世紀時,漁民的孩子們會把厚厚的翻車魚皮用線繩繞成有彈性的球玩。翻車魚皮上可以有多達40多鍾不同的寄生蟲,就連它們身上的寄生蟲身上也有寄生現象。
翻車魚性情溫順,因而常受到人類、虎鯨和海獅的襲擊。入夏時節,當大量年幼的翻車魚隨著充足的食物、溫暖的洋流進入蒙特雷灣時,加利福尼亞海獅就經常襲擊它們。海獅常常撕咬翻車魚的背鰭和胸鰭,並向水麵上攻擊它們。如果海獅撕不開翻車魚厚而硬的皮,它們便把失去活動能力的翻車魚,像玩飛盤一樣拋向水麵,成為凶殘的海鷗的美餐。大自然安排的食物鏈就是這樣殘酷。
翻車魚經濟價值較高,除了作科學研究和觀賞外它還是名貴食用魚類。它骨多肉少剝皮後魚肉約為體重的1/10,但其肉質鮮美,色白,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比著名的娼魚和帶魚還高。翻車魚的腸子也很昂貴台灣有道名菜“妙龍湯”就是以此作為主料食之既脆又香令人胃口大開。此外,魚皮亦大有用途是熬製明膠或魚油的原料可作精密儀器、機械的潤滑劑。魚肝可製魚肝油和食用氫化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