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的深處活動著這樣一群動物,它們是樹上的精靈,它們生性喜歡寒冷,所以不喜歡群居生活。無論在長相還是脾氣等各個方麵,都與獼猴很像,可以說是難以分辨。它們是誰?它們就是獼猴的近親——熊猴。
明星名片:
熊猴主要棲息在熱帶、亞熱帶山區的森林中,相對於其它猴子來說,熊猴的種群比較小,屬於晝行性動物,對於食物也不是很挑剔,為了覓食的方麵大多時候20~30隻結群。熊猴的啼聲就像是如犬一般,且微微帶一點啞聲,性情不像獼猴那樣活潑,但是,遇到危險的時候,險逃遁的速度卻十分迅速敏捷。熊猴已經榮登我國國家級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榜單。
熊猴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山區的森林。其棲居生境以及習性都和短尾猴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熊猴的棲居環境相對較高,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東南部、雲南西北部等地區,海拔大多都在2500米左右,耐寒性較強,分布緯度偏北。熊猴比短尾猴更喜歡樹上的生活,每天在樹上的活動時間明顯就比在地上活動的時間多。
雌性大約到4.5歲的時候就可以達到性成熟,雄性大約到3歲,妊娠期在168天左右,分娩期是每一年的3~7月份,每年可產1胎,每胎隻有1仔。熊猴的種群主要棲息在西藏和雲南自然保護區,而且受到了較好的保護。
熊猴在整個分布區的數量大約是30萬隻,其中有2萬多隻已經進入保護區,這個數值可能過於樂觀。由於熊猴在我國的分布區域相對較小,數量也不及獼猴與短尾猴多,估計在8000隻左右。
熊猴和獼猴很相似,稍不留神就會混淆。但是仔細一比較,就會發現熊猴較粗壯一些,尾巴也較短,不及身長的一半,頭上頂冠毛有一個“頂漩”,從中間開始慢慢向四周旋開。在中國,熊猴的分布範圍沒有獼猴廣,僅在廣西、雲南南部和西藏南緣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大多數的熊猴都生活在山地常綠闊葉林中,一般情況下是幾十隻一群。它們白天喜歡在河穀兩旁的坡崖上嬉戲玩耍。
熊猴群中雄猴之間的“等級”都很分明,大群裏麵還要分小群,優勢的雄猴作為首領,居住在中心,雌猴、小猴和軟弱屈從的雄猴則散居在雄猴的周圍。大雄猴都具有發號施令的權威。各個熊猴群的活動範圍在七、八平方公裏左右。群和群之間的活動範圍可以相互重疊,但是兩群相遇必定會引發一場爭鬥。
猴群的社群關係很是複雜,但卻充滿了趣味。熊猴可以作出多種表情,在情急之下,可以發出信號求助。僅僅是叫聲就有二、三十種不同的聲調,除此之外,熊猴還有很多的麵部表情及姿態動作。比如說軟弱的個體將後半身對著優勢猴,這就表示我願意屈從認輸;之後,優勢猴朝著做出這個姿勢的猴子高高翹起自己的尾巴,就說明優勝。猛烈的搖晃樹枝表示進攻。受到驚嚇時,熊猴會先爬上樹頂,再跳落地麵,隱匿到草叢裏麵。
如果熊猴和葉猴同時出現在一處的話,它們能夠和睦相處,但是絕對不會出現混群這種狀況。
每一天,熊猴的活動都是有規律的,它們覓食活動表現為逐漸增強的趨勢,最高峰值是在下午15:00左右,在中午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小的休息活動的高峰。而且熊猴的日活動節律的季節性差異也很明顯,旱季的時候,覓食強度比雨季都有明顯的增強,在7:00~10:00是熊猴的休息時間。在雨季的時候,休息時間是在12:00~14:00;活動時間分配上也存在差異,熊猴在休息、活動、攝食、理毛和其它行為的時間分配上存在明顯的規律性,旱季和雨季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同雨季相比,熊猴在旱季明顯增加了覓食時間,相應縮減了休息時間。
熊猴主要以吃野果和植物的鮮枝嫩葉來維持生存,偶爾會捕捉一些昆蟲、兩棲動物和小型鳥類。雜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