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為高聳的當然就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2005年5月22日我國重測珠峰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為8844.43米。隨著時間的推移,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會因為地理板塊的運動,而以不斷降低為趨勢。
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威武雄壯,地形極端險峻,環境異常複雜。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麵積達1457.07平方千米,平均厚度達7260米。
滄海桑田,變化莫測
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複雜多變,具有明顯季風特征,冬半年幹燥而風大,為幹季和風季,夏半年為雨季。珠穆朗瑪峰南北坡氣候差異很大,南坡降水豐沛,具有海洋性季風氣候特征;北坡降水少,呈大陸性高原氣候特征。
往往即使在一天之內,天氣也變化莫測,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的翻雲覆雨。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製,氣溫可達-60℃,平均氣溫在-40℃--50℃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這裏是風季過渡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渡至風季的秋季。而在這中間的6月初至8月末,珠峰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
珠穆朗瑪峰所在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原來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漫長的地質年代,從陸地上衝刷來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積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形成了這裏厚達3萬米以上的海相沉積岩層。以後,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喜馬拉雅山地區受擠壓而猛烈抬升,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山區處在不斷上升著。
珠穆朗瑪峰的險峻與誘惑
珠穆朗瑪峰山穀呈冰川發育特點,山峰周圍輻射狀展布有許多條規模巨大的山穀冰川。其中以北坡的中絨布、西絨布和東絨布三大冰川與它們的30多條中小型支冰川組成的冰川群最為著名。在許多大冰川的冰舌區還普遍出現冰塔林。古冰鬥、冰川槽形穀地、冰川或冰水侵蝕堆積平台、側磧和終磧壟等古冰川活動遺跡也屢見不鮮。寒凍風化強烈,峰頂岩石嶙峋,角峰與刃脊高聳危立,遍布岩屑坡或石海。土壤表層反複融凍形成石環、石欄等特殊的冰緣地貌現象。
巍峨的珠穆朗瑪峰以其自身的神秘和威嚴,吸引著全球每個角落的登山愛好者,同時向世人展示著自身的高大,它像一個巨人千萬年屹立在天地之間,經受著日月風化的洗禮。宛如倚天寶劍的珠穆朗瑪峰有時像一麵旗幟迎風招展;有時像波濤洶湧的海浪;有時變成嫋娜上升的炊煙。剛剛還似萬裏奔騰的駿馬,一會兒又如輕輕飄動的麵紗。這一切,使珠穆朗瑪峰增添了不少絢麗壯觀的景色,堪稱世界一大自然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