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人工合成染料的產生(2 / 2)

紫色染料被發明出來後,要把它投入實用,還得讓人家去檢驗一下。柏琴將自己發明的紫色物質的樣品送給瑞典一家關心染料生產的公司,詢問這種物質是否有用。“這是一種極好的染料,如果能以低廉的成本生產出這種物質,那將是大有前途的。”得到了這樣一個令人振奮的回答之後,柏琴決定自己去大幹一番。盡管遭到霍夫曼教授的反對,柏琴還是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要建設染料廠,當務之急就是錢。銀行可是分文不貸的,因為在他們看來,一個不滿20歲的黃口孺子,竟說什麼“要從煤裏提取染料”,簡直是無稽之談!於是柏琴向父親和哥哥求援,父親和哥哥拿出自己一生的積蓄來支持柏琴的事業。這樣,柏琴一家就在1857年開始建設染料工廠。這是一個全新的事業,他們不得不從零做起。首先必須有原料笨胺,而當時卻找不到出售苯胺的地方。於是,柏琴不得不高價購買從煤焦油裏提取的苯,再用苯作原料生產苯胺。為此又必須有濃硝酸,而濃硝酸也很難買到,柏琴又不得不用智利硝石和硫酸自製硝酸。在這一係列生產流程中,都需要有進行必要的化學反應的裝置,而現成的設備是沒有的。柏琴隻有自行設計,經過苦心經營,柏琴的工廠開始運轉了。

柏琴生產出的染料大量地供應給法國的印染行業。由於苯胺紫同一種法國葵花冠的顏色相似,因此法國人稱它為“葵色”,即赤紫色。當時的巴黎和今天一樣,也是世界時裝中心,而那時的新時裝都染這種顏色,於是苯胺紫就大大流行了起來。柏琴工廠的染料一出廠就銷售一空,這位隻有23歲的化學家一下子變成了有名的富翁。

柏琴的成功鼓舞了其他化學家的勇氣。1859年,法國的巴津發明了紅色染料製法。這種染料至今還在使用。其它各色染料,如阿尼林紅、阿尼林青、阿尼林黃等都於1863年前後,逐個被發明出來了。後來,貝夏和布林馬亞二人發現了染料必須的阿尼林的簡單製取法以後,合成染料的生產快速發展起來。

不久,柏琴的老師霍夫曼從英國回到了德國,霍夫曼的弟子們也一起回到德國。從此,從煤焦油中提取染料和醫藥品的研究在德國蒸蒸日上。合成染料逐漸超過天然染料,最後剩下的天然染料,隻有茜草和藍靛。於是英國和德國便開始競爭,看誰首先在實驗室中人工合成這種染料。這兩種物質都被德國人合成了,因而德國人掌握了控製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人都始終保持在世界染料製造行業中的壟斷地位。

人們是不會忘記首創人工合成染料的柏琴的功勞的。1906年是柏琴發明苯胺紫50周年紀念。

這一年他被授予騎士稱號,在歐洲和美洲舉行了表彰他的特別集會,在紐約還設立了“柏琴獎”,專門授予那些在應用化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們。出席這些集會的人都係著柏琴工廠最初生產的苯胺紫染成的領帶,那些榮獲柏琴獎的人也都鄭重地係著這種領帶。第二年,即1907年7月14日,柏琴與世長辭。自從柏琴發明第一種合成染料以來,人們又合成了數千種濃淡不同、色彩各異的染料,從而使得這個世界變得色彩繽紛了。今天,幾乎所有的人都穿著各種色彩奪目的服裝,這與柏琴等科學家們對人類的巨大貢獻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