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縫紉機的發明(2 / 2)

當時的英國紡織機械、織物機械發展很快,因此,對織物機械十分關心。霍威通過弟弟將這種機械帶到了英國。弟弟不了解哥哥辛辛苦苦製作出來的這台縫紉機械的價值,所以以很低的價錢就將這台機械加同在英國的製造權都賣給了緊身衣製造商威廉·托馬斯。托馬斯是一個很會做生意的商人,他用少量的錢就輕而易舉地從發明家的手裏買來了專利,以此就可以發一大筆橫財。不僅如此托馬斯還決定邀請霍威來英國推廣這種技術。

“看,到底有識貨的人。”霍威認為自己長時間的辛苦終於得到了報酬,就高興地帶著妻女和3個孩子一起來到了英國。然而,當托馬斯學到各種技術後,就拋棄了霍威。可憐的發明家一家不得不居住在倫敦的貧民窟的一間小屋子裏,生活十分貧因。忍受不了這種痛苦的霍威,典當了自己製作的機械和在美國取得專利的證明書,在船上當廚房幫工,好不容易才回到了美國。

霍威回到美國後,妻子又不幸死了。但他並未喪失奮鬥的勇氣。他繼續研製新的機械。到1850年前,他製作了14台新機械,並在紐約建立了工廠。不久,他得到了幾百萬美元的巨款。

這下霍威可真的擺脫了貧困的生活,而他研製的新型縫紉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福惠。

縫紉機的發明仍在繼續。盡管家用縫紉機有了新的改進與發明,而更需要的卻是用不同原理製造的工業用高速縫紉機。這樣,19世紀後半期,本傑明·威爾遜和基布斯等發明家不斷地就各種縫紉機進行改進。戰後,縫紉機便開始大量用於生產,並逐步增加了釘鈕扣、鎖鈕孔、加固、刺繡等功能。1975年,美國發明了阿西納2000微型計算機控製的家用多功能縫紉機。1979年世界縫紉機的總產量達到了1600萬台,其中中國產量為587萬台,居世界首位。縫紉機的發明,不僅把很多人從繁雜的手工縫製中解放出來,為他們從事其它社會活動提供了時間,而且也促使縫衣專業化、機械化,使社會分工更加細密,工作效率和質量都大為提高。

今天,各種樣式、不同功能的縫紉機在支撐著製衣工業的“一方天地”。當我們今天操作著最新型的縫紉機的時候,是不應該忘記在縫紉機的發明過程中,那些為發明縫紉機而傾盡全部心血的發明家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