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獨自在乾清宮拙政殿的時候,能在鷹衛守衛下推開殿門的人,宮內可以說屈指可數,除此之外,隻有負責守衛皇宮的錦衣衛鷹衛有資格了。
拙政殿的殿門被推開,引起李牧與魏忠賢的側目,隻見一名在外麵守衛的鷹衛快步走進來大殿。
這名鷹衛到了龍案下,雙手捧著一道奏折,恭聲道:“指揮使,這是錦衣衛呈上來的遼東戰報。”
聽是錦衣衛有關遼東的戰報,李牧立馬坐回龍椅上,吩咐道:“呈上來。”
見此,魏忠賢很狗腿的快步來到鷹衛跟前,將奏折拿到手裏,小心的走到龍案旁,將奏折交到李牧手裏,然後退了一步雙手垂立在旁。
李牧拿到奏折,就揮手讓鷹衛起來,才打開錦衣衛從遼東送到京城的戰報,也隻有錦衣衛內部的奏折,才可以不經過朝廷,直接送到他的手裏。
如果是遼東地方呈上來的奏折,必須先經過兵部和內閣,再由兵部、內閣斟酌有沒有向上呈閱的必要,如果有必要才會送到乾清宮拙政殿呈閱,沒有必要的話,到了內閣這一步就會基本解決。
按章程,李牧是沒有權利直接查閱內閣所屬奏折,如果想要看內閣的奏折,他隻能通過張嫣才能看到內閣呈上來的奏折。
當然了,這都是按照正常的程序,事實上,正常程序在特權上麵往往是最不奏效的規矩。
除此之外,作為遼東經略的孫承宗,同樣有資格直接向皇帝呈閱奏折,也就是可以直接送到宮裏給太後閱覽。
這封奏折是錦衣衛內部情報係統的折子,作為皇家鷹犬錦衣衛不用經過朝廷的同意,可以直接將奏折送到宮裏。
李牧對遼東邊防一直很關注,從查抄山西八家晉商案結束後,布置在山海關遼東一線的錦衣衛就沒有撤掉過,一直維持著最龐大的情報獲取係統。
除了在錦衣衛上下功夫,自從建議啟用孫承宗為遼東經略以後,朝廷給遼東的軍餉就一直沒有斷過,再也沒有出現像曆史上那樣,時不時發生朝廷欠響的事情。
自從天啟駕崩到崇禎元年這段時間,由孫承宗主持的遼東邊防一直相安無事,怎麼今天錦衣衛突然給他送來遼東戰報。
懷著疑慮看向奏折中的內容,當看清錦衣衛呈給他的情報後,一把將奏折合上,放在了龍案上,眼睛微閉起來。
雙手垂立在一旁的魏忠賢看到這種情況,低聲的問道:“上主,遼東可是有什麼麻煩?”
李牧對魏忠賢的關心置若罔聞,等了一會兒才睜開眼睛吩咐道:“魏公,去看看兵部可有遼東來的戰報,如果有的話,就說太後需要禦覽,將戰報拿回來。”
“老奴明白。”魏忠賢聽到李牧的吩咐,知道一定是遼東邊防出事了,不敢有半分停留,躬身告退後,就快步的離開拙政殿去往兵部。
魏忠賢離開後,李牧掃到站在龍案下的鷹衛,蹉跎了良久吩咐道:“鷹衛記錄命令吧。”
“諾。”站在龍案下的鷹衛沉聲應道。
至於這名鷹衛適不適合記錄命令,李牧可以保證,皇宮內四千五百名鷹衛都是最好的傳令使,也是他在錦衣衛中最信任的嫡係從屬。
眼睛看向大殿外,李牧慢慢的吩咐道:“第一條命令,令正在陝西負責賑災的北方巡撫司調撥一百萬擔糧食到遼東,記住這一百萬擔糧食要交給遼東地方同屬錦衣衛保管,暫時不要撥給遼東邊防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