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風雪在本位麵是長安的一景點。
在大唐灞橋則不會隻是一個景色而已,大唐在灞橋上設有驛站,凡是送別親人與好友離別的,多在這裏分手。
在灞橋邊上生長的楊柳見證了一場場的離別,因而離別的人為了寄托思念,會折一支楊柳相贈離別之人。
此橋也曾叫“銷魂橋”。
不過今天的灞橋之上有些不同,多了幾分嚴肅,那是因為剛剛離開長安城的送親使團正在這裏休息。
作為送親使團的送親使,李道宗的內心是複雜的,作為臣子他應該為大唐著想,聽從皇命。
可是作為一個父親,他的內心卻又充滿了傷感,自己的愛女即將遠嫁吐蕃,他這個父親卻無能為力,隻能親自護送以全對愛女的愛護之情。
坐在涼亭的李道宗看著那輛華麗馬車,那裏麵坐著的是他的女兒李雪雁,她昨晚哭的像個淚人一樣。
奈何她是一個宗室之女,是他李道宗的女兒呢,就不能違背皇帝的旨意。
李道宗知道女兒是帶著淚水進的馬車。
暗歎一聲作為大唐王爺為大唐立過無數的功勳,可在這個時候卻那樣的無能為力,歎息的李道宗轉身看到在一旁笑眯眼的吐蕃使者,這個叫做祿東讚的家夥。
心中厭棄的起身,想要再去看一眼李雪雁,他知道隻要出了大唐的疆域,以後就再也見不到了。
....
今天祿東讚的心情格外好,即使發現了李道宗看他那厭棄的眼神,他也不在意,因為隻要他將大唐的公主迎回吐蕃。
大唐就會開始向吐蕃輸出各種工匠,作為這次聯姻的嫁妝,到了那個時候吐蕃將不再無知,將學會如何種植糧食,將會懂得禮儀,將會明白道理,將學會如何製作工具,利用工具。
在這麼多的好處麵前,被大唐的一位王爺厭棄一下又如何,更何況人家還是公主的親爹呢。
笑眯眯的祿東讚幻想著吐蕃與大唐聯姻,會從大唐得到多少好處。
而李道宗則來到了李雪雁的馬車前,隔著簾子輕聲的問道:“雪雁,要不要到外麵透透氣。”
此時的李道宗完全沒有一個王爺的樣子,更像一個垂垂老父,不忍女兒遠嫁他方,聲音盡顯低垂。
馬車裏的李雪雁一身紅裝,暗自垂淚,感受著李道宗話中那滿滿的憐愛,輕聲的回道:“父王,不必了,雪雁想要獨自靜一靜。”
“唉。”李道宗歎了一口氣。
李雪雁聽到李道宗的歎氣聲安慰道:“父王,雪雁不怪你的,你是最疼雪雁的父王。”
“是父王無能啊。”李道宗自責道。
馬車裏的李雪雁沒有再一次安慰李道宗,而是想起了那封送到壽山伯府的手書,此時的她非常想知道看到手書的李牧,會不會來看她最後一眼。
雖然已經不能改變什麼了,但是李雪雁好想再看一眼。
“父王壽山伯有沒有來?”想到這裏的李雪雁,忍不住的期盼起來。
“壽山伯?李牧?”聽到馬車裏女兒的問話,李道宗看向灞橋鏈接長安城的方向,隻見那裏沒有任何的人影。
對著馬車說道:“沒有,想來壽山伯應該是有事情吧。”
“是嗎?”馬車裏的李雪雁言語中盡顯失落。
就在李雪雁因李牧沒有來看她,整個人沉浸在失落中的時候,李道宗發現了灞橋長安的方向明顯有戰馬奔跑的聲音。
這是作為一個老將的直覺。
疑惑下的李道宗抬眼看去,隻見灞橋對麵正有一人身著華麗戰袍,控兩馬向著驛站馳來。
當李道宗看清楚來人後,忍不住詫異道:“壽山伯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