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撲朔迷離的複活節島(1 / 3)

複活節島的地理位置

藍藍海水蒼茫無際,湛湛青天幽遠深邃。在這碧海藍天之間,一座小小的島嶼格外引人注目。說它小,因為它隻有120平方千米;說它引人注目,受人青睞,因為它充滿了人們還不能解開的謎團。

它,就是舉世聞名的複活節島;它,神秘、誘人、迷霧重重,不可思議。

名稱之謎

複活節島上的人們管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吉比托奧吉·赫努阿”,意思是“地球的肚臍”,聽起來覺得這種叫法顯得非常奇怪。可是,當人們從高空往下觀看複活節島的時候,就會發現,複活節島人對小島的稱呼一點兒也不奇怪。原來,複活節島正好是在南太平洋的“肚臍”部。

難道說複活節島上的人們曾經從高空俯視過自己居住的地方?這好像不怎麼可能。那麼,是誰把這些告訴了他們呢?這就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謎。

巨人石像之謎

人們一踏上複活節島,就會感到全島被一種奇異而神秘的氣氛所籠罩,而造成這種氣氛的主角,便是那一座座高大的巨人石像。

在複活節島的沿海地區有大約100座石台,石台由巨大的石塊砌成。最大的高4米、長90米左右。石台上豎立著高大的巨人石像,一般每座石台上安放4~6尊,最多的安放15尊。這些巨人石像一般高7~10米,最高的有30多米,矮的也有3米多,重量一般有4~5噸,有的竟達90噸。它們的造型大多是長臉、長耳朵、濃眉毛、眼眶深陷、鼻子大而上翹、頭微揚、嘴高撅,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氣。有的頭上還戴著一頂用紅色岩石雕刻成的圓柱形帽子。在島上的拉諾拉拉庫死火山附近也有不少巨大的石像,這些石像背南麵北,身上刻有人物和禽鳥花紋,線條清晰,圖案優美。這裏從山頂到山腳,到處都是巨大的雕像,有的已經雕刻完畢,有的還處於製作階段,一頂未完工的石帽重達30噸。從散落在采石場的工具來看,這些巨大的石像是用玄武岩和黑曜石製的石刀、石鑿之類雕鑿成的。

麵對這些石像,有人精確地計算後指出,這些工作量最少需要5000個身強力壯的勞動力才能完成;有人做了一個嚴格的實驗,雕刻一件中等大小的石像,就需要十幾個工人幹上一年,這還不包括完工後的運輸;又有人精確地計算出,320個勞動力產生的拉力,可以拉動一尊8噸重的石像。

那麼那些10噸、20噸、80噸重的石像,是怎麼拉動的?這些石像是怎樣豎起來的?又是怎麼戴上20噸重的紅帽子的?要知道這個貧瘠的小島最多隻能勉強維持2000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靠什麼來養活5000名強勞力?他們吃什麼?而人們發現這個小島時,島上僅僅生活著幾百名尚未開化的土著人。又是誰,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怎樣雕刻了這些石像?它們是怎樣運到海邊,又是怎樣放置到巨大的石頭平台上去的?為什麼雕像的頭頂要戴上一頂碩大的紅色石帽?石帽又代表著什麼?是發式,還是頭飾?最後,這些石像又是什麼時候翻倒在地的?是什麼力量把它們推倒的?如果是人,那又是什麼樣的人?是起義的奴隸,還是暴動的野蠻人?亦或是相互敵視的民族?如果是大自然的偉力,那將是何種自然力呢?是地震,還是火山爆發?是席卷一切的海嘯,還是陸地下沉?

麵對這一係列疑問,科學家們對複活節島進行了全麵的考察和測繪,並逐一統計了島上石像的分布情況。人們找到了島上的九處采石場,隻見采石場內那些堅硬如鋼的岩石像被切蛋糕似的任意割開,幾十萬立方米的岩石已被鑿成初步的模樣。還有300多尊石像,有的尚未完工,有的正加工了一半,有的已加工好放在遠處等待著運走。有一尊石像最奇特,它的臉部已雕鑿完成,隻有後腦勺的一點還和山體相連,隻要再有幾刀就可和山體分離,然而它的製作者卻突然停工了。這裏的一切似乎都是突然停止的,到處是石斧、石鎬、石釺、石鑿,大石料上深刻的鑿痕還清晰可見,四處布滿石屑,好像人們突然接到了一個無法抗拒的命令,頃刻間舍棄了一切匆匆離去。這是怎麼回事?小島上到底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