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裏麵我最大
最聰明的恐龍
平時,我們常會根據小孩子腦袋的大小說:“呀,這小孩會很聰明,你看,腦袋多大,真是一副聰明樣。”
聰明和腦袋的關係較密切,大腦表麵積和人體表麵積的比例越大,說明這種動物就越聰明。
人類是萬物的靈長,人類大腦表層麵積與身體表麵積的比例是動物當中最大的。其次就是猩猩,它們的聰明,人類可是領教過了,因此,用腦來衡量動物是否聰明,那可是最合適的方法。
恐龍中有沒有聰明一點的呢?
當然有,那就是名氣不是很大的傷齒龍了。傷齒龍個頭兒不大,隻有兩米左右,也許是為了保全性命、抓住獵物,所以它們終日為了食物“絞盡腦汁”。慢慢的,大腦進化了,因此,也就變聰明了。人們至今沒有找到完整的傷齒龍的骨骼化石,到目前為止,也隻找到過它的一些骨片和牙齒。
古生物學家根據資料,不僅推測出了它的身材形狀及大小,而且還推測出它的腦容量。
專家相信,傷齒龍的腦容量相當大,智商是所有恐龍中最高的,大大的容量使傷齒龍的視力很好,它們甚至可以在夜間捕捉獵物。
甚至有的專家認為,如果傷齒龍一直存活下來,那地球上生活的恐怕就是傷齒龍的後代,即所謂的“恐龍人”了。
最蠢的恐龍
有最聰明的恐龍,那肯定就有最笨的恐龍了。
當然了,說笨恐龍,並不是指笨到連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即使是特別笨的恐龍,也是知道如何去尋找食物、如何生兒育女以及如何去保護自己的。
那麼是誰戴上了這頂“高帽”呢?
這是一種很有名的恐龍,叫“劍龍”。雖然被科學家們判定為恐龍世界中的“頭號笨蛋”,可是這個笨蛋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多年,到了白堊紀早期才滅絕。
劍龍興盛於侏羅紀的中期,是一種草食性恐龍,發現於北美洲,長9米。明顯特征是腦袋特別小,背上背著三角形的甲片。
說它笨,就是因為它這個特別小的腦子。劍龍的腦子經過測試之後,發現它比一隻貓的腦子稍微大一點,大約是貓腦的兩倍,至於具體是多少,專家們說大約是50克到100克的重量。
人們簡直不能想象,一個不到100克的腦子竟然指揮一個長達9米的身軀,這身軀重達1~2噸。想想看,這麼大的一點腦子,吃飯、走路就夠它忙的了,而且,還不一定能忙得過來。
想象一下,劍龍腦子和身體的比例,大約相當於一個人的大小和一個指甲殼那樣大的腦子的比例,人如果隻長有這麼點腦子,會是什麼樣子,那還真不好說。
當然,劍龍臀部的神經球可能幫它分了點“憂”,這個神經球可能支配和控製它的後半部,這樣劍龍才有可能繁衍了1億多年。
跑得最快的恐龍
動物世界中的食肉者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捕食獵物的武器係統。
比如說獅子,利爪、尖牙、大的身軀以及靈活的身段等等,這些組成了它捕獲獵物的武器係統。
對於獵豹,人們首先會想到它那不可思議的速度,閃電一般,可以抓住任何想和它賽跑的中小型動物。
對於恐龍而言,速度也是很重要的。在恐龍的世界裏,有的食肉恐龍發展著它的利齒、利爪,而有的則發展著它的速度。
以速度見長的恐龍是似雞龍、似鴯鶓龍等等。而其中最善於奔跑,並且跑得最快的便是似鴯鶓龍,一種長得很像鴯鶓的恐龍。
似鴯鶓龍是白堊紀時的獸腳類長跑冠軍。它喙狀的嘴裏沒有牙齒,頸部比較長,尾部較硬,奔跑的時候,尾巴直直地向後伸著。
似鴯鶓龍發現於加拿大,它身長大約3.5米,在食肉恐龍中,這算是偏小型的恐龍了。但它的奔跑速度極快,大約為每小時65千米。
以這樣的速度,似鴯鶓龍即使和現在的馬一起賽跑,也未必會輸。
科學家是如何計算似鴯鶓龍的速度的呢?應該是有一些依據的吧!
確實,科學家是根據腳印化石來判定似鴯鶓龍的速度的。它們在遠古大地上留下相距很遠的腳印說明它們每跑一步的步幅很大,步幅大,速度就快了。就像那些腳印隔得很近的動物,它們的速度是非常慢的。
食量最大的恐龍
在侏羅紀的叢林之中,食草恐龍們安詳地在樹林中穿梭往來,有的伸長脖子很容易就吃到了樹梢的嫩葉,有的低著頭,啃著樹底下的蕨類植物。陽光從樹梢透過來,灑在這些溫和的動物的身上。
侏羅紀的早晨,食草恐龍們就這樣開始了它們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