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特在接受了修理紐可門蒸汽機的任務之後,沒有滿足於僅僅把有毛病的地方修好,而是把機器全部拆開,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地研究,以便弄清它的構造原理,然後針對問題,再進行修理。瓦特憑借多年當修理工的經驗,很快便把機器修好了。但當試車時,瓦特發現這種機器動作緩慢,且不是連續的。進一步試驗便發現了一個更大的問題,這種蒸汽機消耗能量太大,效率很低,燃燒13噸煤,隻能產生75馬力的動力。麵對修好的紐可門蒸汽機,瓦特陷入了沉思:能不能對它加以改進,使其動作再快一些,效率再提高一些呢?正是在修理和試驗的過程中,瓦特樹立了要從根本上改進蒸汽機的誌向,並持之以恒地開始了對蒸汽機的研究。
大概連小學生都知道,蒸汽機是由瓦特發明的。這話既對又不完全對。說它對,是因為瓦特確實發明了一種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蒸汽機,使蒸汽動力獲得了普遍的應用;說它不完全對,那是因為在瓦特之前就有人發明了蒸汽機。將蒸汽作為動力的想法,古人就有。二千多年前古希臘人希羅就曾發明了以蒸汽為動力的精巧裝置;達·芬奇也曾設計過用蒸汽開動大炮的圖樣。在當時的中學課本上就已開始講授真空、大氣壓等物理知識,這些也都與蒸汽機的發
明有關。自1643年托裏拆利發現了真空,證實了大氣壓力的存在,後來,德國的格裏凱又用人工辦法法製造了真空。1662年,波義耳則發現了氣體體積和壓力成反比的定律。正是在這些科學認識的基礎上,適應社會發展對動力的需要,在18世紀才發明了蒸汽機。
到18世紀的時候,人們為什麼想要發明蒸汽機呢?這是因為從17世紀以來煤炭已經成為冶煉鋼鐵的主要燃料,對煤炭的需要日益增加,礦山數量增加,礦井也越挖越深。為了能正常地進行采煤,就必須不斷地抽出礦井裏的水。當時隻能靠馬拉轆轤推動水泵抽水。為此,不少礦山都要飼養幾百匹馬,這種辦法既麻煩又費錢。人們急需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排水動力機械,由此產生了“以火提水”的設想,就是要創造一種以火力或熱能推動的排水泵。
第一台實用的蒸汽泵是由英國的一個叫薩弗裏的上尉於1698年首先發明的。他繼承了前人的發明成果,利用蒸汽冷凝使一個容器產生真空,在大氣壓力作用下,將井下水吸入容器中,再通入蒸汽,利用蒸汽壓力把容器裏的水排出。這樣循環操作就可以把井水抽到井外。但由於它效率低,加之沒有活塞,容易發生爆炸事故,所以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1705年,蘇格蘭鐵匠紐可門發明了一種比較實用的帶活塞的蒸汽機。它先向汽缸通入蒸汽,推動活塞向上運動,然後再向汽缸通入冷水,使蒸汽冷凝,缸內形成真空,這樣便可以利用大氣壓力使活塞反向運動,以此帶動水泵排水。紐可門蒸汽機基本上滿足了礦山抽水的需要,幾乎在英國所有的礦井都應用了這種蒸汽機,實際上它隻不過是一台蒸汽排水機。
瓦特所要修理的正是這樣的蒸汽機。他也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開始了對蒸汽機的研究。經過對紐可門機的分析研究,聯係到他在聽他的老朋友布萊克講課時,所了解到的關於潛熱和比熱的知識,受到啟發,終於找到了紐可門機的症結所在:紐可門蒸汽機利用向汽缸噴冷水獲得真空,這樣活塞每上下運動一次,汽缸都要冷卻一回;第二次進入的蒸汽首先要加熱汽缸,待汽缸本身的溫度升高後,才能推動活塞。這樣一方麵因蒸汽浪費造成了效率低,另一方麵則因時間耽擱造成動作慢且不連續。由此,他得出結論:為了使蒸汽有效地推動活塞,首先必須設法使汽缸保持與進入的蒸汽相同的溫度,其次必須使進入的蒸汽盡快冷凝,以獲得缸內負壓或真空。通過上述分析,使瓦特明確了改進的方向。采用什麼辦法達到這兩項要求呢?他針對這一問題開始了新的研究,並經常利用瓶子、竹筒等工具進行試驗,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四處向人請教,簡直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一度使一些人誤認他的神經失常了。轉眼將近兩年的時間過去,對於如何改進,瓦特仍是感到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