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變幻莫測——天氣學習篇(1)(1 / 3)

第一節瞬息萬變——認識天氣

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天氣的陰晴冷暖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日常活動。要想進一步了解天氣,我們首先要弄清幾個概念。天氣是指一定區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狀態(如冷暖、風雨、幹濕、陰晴等)及其變化的總稱。天氣現象是指在大氣中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即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風、雲、霧、雨、雪、霜、雷、雹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係統通常是指引起天氣變化和分布的高壓、低壓和高壓脊、低壓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氣運動係統。各種天氣係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係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許多天氣係統的組合,構成大範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

天氣係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因而一個地區的天氣和天氣變化是同天氣係統及其發展階段相聯係的,是大氣的動力過程和熱力過程的綜合結果。

各類天氣係統都是在一定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中形成、發展和演變的,都反映著一定範圍地區內的環境特性。比如極區及其周圍終年覆蓋著冰雪,空氣嚴寒、幹燥,這一特有的地理環境成為極區低空冷高壓、高空極渦、低槽的形成和發展的背景條件。赤道和低緯地區終年高溫、潮濕,大氣處於不穩定狀態,是對流性天氣係統產生、發展的必要條件。中高緯度是冷、暖氣流經常交彙地帶,不僅冷暖氣團交替頻繁,而且其斜壓不穩定,是鋒麵、氣旋係統得以形成、發展的重要基礎。天氣係統的形成和活動反過來又會給地理環境的結構和演變帶來深刻的影響。認識和掌握天氣係統的形成、結構、運動變化規律以及同地理環境間的相互關係,對於了解天氣以及氣候的形成、特征、變化和預測地理環境的演變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節千差萬別——天氣現象

天氣現象是指發生在大氣中、地麵上的一些物理現象。它主要表現為降水、地麵凝結、視程障礙、雷電和其他現象等,這些都是在一定的天氣條件下產生的。

(1)降水現象:根據降水物的形態可分為液態降水、固態降水和混合型降水。液態降水包括雨、毛毛雨、陣雨等;固態降水包括雪、冰粒、米雪、陣雪、霰、冰雹等;混合型降水包括雨夾雪、陣性雨夾雪等。此外,根據降水性質,又可分為陣性降水、連續性降水和間歇性降水三種類型。

(2)地麵凝結和凍結現象:包括露、霜、霧凇、雨凇等。

(3)視程障礙現象:包括霧(霧狀比較濃的一類)、輕霧、吹雪、雪暴、煙幕、霾、沙塵暴(沙塵較強的一類)、揚沙、浮塵等。

(4)雷電現象:包括雷暴、閃電、極光。

(5)其他現象:包括大風、颮、龍卷風、塵卷風、冰針、積雪、結冰。

下麵,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各種天氣現象。

1.“呼叫”轉移——風

在我們生活中,會經常聽到一些像“四季東風是雨娘”、“南風暖,東風潮,北風過來沒處逃”之類的諺語,這些諺語就是來形容無處不在的風。

風通常理解為空氣相對於地表麵的水平運動,用風向、風速或風力來表示。氣象上把風吹來的方向確定為風的方向。因此,風來自北方叫做北風,來自南方叫做南風。氣象台站預報風時,當風向在某個方位左右擺動不能確定時,則加“偏”字,如偏北風;當風力很小時,則采用“風向不定”來說明。

風既有方向,也有大小,因此,風的預報包括風速和風向兩項。風速常用“級”來表示,其級別是根據風對地麵物體的影響程度來確定的。目前,在氣象上,按風力大小一般可以把風分為12個等級。在天氣預報中我們聽到的“北風4到5級”,通常指的是平均風力;又如“陣風7級”之類的用語,“陣風”指的是風速忽大忽小的風,而此時的風力則是指風速最大時的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