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人們鍾愛之物,我們的祖先為酒朝南暮北風。”
天祿大夫是酒的代稱,《漢書》說:“酒者,天子之美祿。”隋朝末年王世充稱帝後,曾對大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天祿大夫成了酒的代稱。
青州從事和平原督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平原督郵是劣酒的隱語。劉義慶《世說新語》說:“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嚐,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臍)郡,平原有鬲(膈)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膈)上住。”從事、督郵都是官名。宋代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說:“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是說六壺好酒未送到。
曲生、曲秀才:酒的擬稱。鄭棨《開天傳信記》說:“唐代道士葉法善,居玄真觀。有朝客十餘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稱曲秀才,吭聲談論,一座皆驚。良久暫起,如風旋轉。法善以為是妖魅,俟曲生複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於階下,化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飲之,其味甚佳。”這是民間傳說,是說酒變作曲秀才到道觀高談闊論,後來被客人用小劍一擊,現了原形,客人大笑而飲,覺得其味極佳。於是,人們便稱酒為曲生或曲秀才了。這裏的曲指酒曲。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曲秀才”的詩句。
曲道士和曲居士是酒的戲稱。陸遊《初夏幽居》說:“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雜詩》說:“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因釀酒離不開酒曲,故戲稱酒為曲道士或曲居士。
酒兵指酒,因酒能解愁,像兵能克敵製勝一樣,故稱。李延壽《南史》說:“酒猶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張彥謙《無題》說:“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
紅友是酒的別稱。羅大經《鶴林玉露》說:“常州宜興縣黃土村,東坡南遷北歸,嚐與單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攜酒來餉曰:‘此紅友也。’”王世貞《三月三日屋後桃花下與兒子小酌紅酒》說:“偶然兒子致紅友,聊為桃花飛白波。”朱彝尊《邁陂塘·答沉融穀即送其遊皖口》說:“留君且住,喚紅友傳杯,青猨翦燭,伴我夜深語。”
白墮本是善釀者的名字,後人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說:“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杯中物是酒的代稱,陶潛《責子》說:“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杜甫《戲題寄上漢中王》說:“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後用作美酒代稱。李白《送別》說“惜別傾壺醑”。楊萬裏《小蓬萊酌酒》說“餐菊為糧露為醑”。
醍醐本是酥酪上凝結的油,也用來特指美酒。白居易《將歸一絕》說:“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甕醍醐迎我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