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關羽爭功(1 / 2)

雖然作戰的目的地是聲援遼東,然而劉和卻也知道,敵軍肯定在沿途嚴密封鎖,尤其是從青州到遼東的海路,對方肯定布下了重兵,所以想要直接到達遼東,現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盡管以漢軍的戰鬥力,即便劉和這二十萬大軍單獨對戰各異族的聯軍,最終也必將能夠取勝,可是劉和卻也不打算這麼做,因為直接的硬碰硬會令己方受到慘重的損失,劉和可不想他麾下的忠勇將士多受損失,戰爭的最高明之處就是以盡量少的損失換取盡量大的勝利。

所以劉和經過商議之後,決定采用圍魏救趙之計,率軍攻打後方空虛的百濟,再利用百濟進攻高句麗,期間以圍點打援之計,消滅前來相救的異族軍隊,之後分兵滅高句麗和新羅,劉和則統率主力抵達遼東,會戰聯軍主力。

當然,最關鍵的是,劉和大軍的動員能力十分強大,僅僅一個月就調動了水陸大軍二十萬,而從東萊到百濟從水路前進,最多也就是兩的時間,這就幾乎相當於是提前了一個月的時間,劉和隻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攻滅百濟,就能成功吸引高麗、新羅和女真的力量,這樣會讓遼東的壓力大大減弱,更何況,在出征之前劉和已經得到消息,趙雲的傷勢基本穩定,雖然短時間內還無法統兵作戰,可是部署防禦、鼓舞士氣還是沒問題的,所以現在的遼東城內局勢基本穩定,即便是算上高麗、百濟、新羅和女真的力量,再堅守個兩三個月也都沒有問題。如果沒有了這四個部族,遼東將僅僅單獨麵對鮮卑的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隻要趙雲的傷勢完全好了,甚至都有可能會展開反擊,更遑論防守了。

這也就是,隻要劉和有把握在短時間內消滅百濟,這一次征東之舉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於是劉和的水陸大軍浩浩蕩蕩,前往百濟的白江口而去。

白江口是百濟沿海地區一片叫做白村江的海域的名字,白江口就是從海上登陸百濟的港口,這也是三韓(高句麗、新羅、百濟)地區最大的港口,在往常與大漢之間的貿易大都取道白江口,可是後來三韓與大漢宣戰,貿易自然也就終止了,現在這裏成了百濟最大的軍事港口,否則貫通與新羅、倭國等國在海上的聯係。

既然是軍事港口,自然少不了駐軍,這裏駐紮著五萬水軍,包括百濟的兩萬、新羅的一萬,此外還有倭國的兩萬水軍,共有大戰船五千餘艘。

其實三韓聯軍的統帥乙支文德已經防備著劉和會從這裏登陸,所以才駐紮了重兵,並且派百濟第一名將黑齒常之親自坐鎮指揮。

除此之外,這裏還有新羅的將領階伯、倭國的島津義弘等人作副將。

劉和自然知道黑齒常之是曆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將領,階伯和島津義弘也非無名之輩,所以心中並沒有放鬆警惕,而是心謹慎地製定作戰計劃,務求一戰殲敵。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劉和軍中並沒有一個特性為水麵戰擅長的統帥,好在薛仁貴能夠無師自通的熟悉水戰,魯肅和孫尚香也對水戰之事十分精通,三個人安排起水戰的各項軍務,製定起作戰計劃來還都是非常得心應手的。